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一项输入性技能,而且是发展其他几项技能说、读、写的基础。迄今为止,对于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研究数不胜数,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研究却又凤毛麟角。因此,很有必要对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英语听力理解障碍进行调查研究,并且适当给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以图式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前人的调查问卷,并依据蒙古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整,最终设计出一份包含33道题的调查问卷,包括对学生语言障碍与非语言障碍的调查,并且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20.0)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计算,得出效度值为0.922。同时作者通过有声思维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期进一步找到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本研究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影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有哪些?2.造成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320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一年级、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选取了其中2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有声思维实验;并随机抽取10名学生和3名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数据分析的工具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20.0)。首先,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求出每个障碍类型的均值和标准差,旨在找出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类型。其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找到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性别之间的障碍类型是否有差异。最后,对有声思维及访谈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影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符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分别有语言障碍与非语言障碍。语言障碍主要包括语音障碍、语速障碍和词汇障碍,非语言障碍主要包括听力习惯与听力技巧障碍、听力情绪与动机的障碍,以及听力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第二,造成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语言知识的缺乏、自身母语的影响、不良的听力习惯及不熟练的听力技巧、较低的听力情绪以及听力动机。客观因素有地域、难度较大的课本及听力材料、教师等因素。本研究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前言部分;第二章涵盖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第五章根据研究结果,作者给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及对策;第六章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不足之处。根据本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就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而言,应该培养自己的听力习惯及听力技巧、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就教师而言,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