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神经干细胞(NSCs)和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了解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在体外对NSCs和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作用,以及不同培养时间的NSCs对这些诱导作用的反应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将培养的NSCs和MSCs定位移植入正常及大脑慢性缺血模型的成年大鼠脑内,观察植入的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以探讨体外培养的NSCs和MSCs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可行性。 方法 (1)采用无血清神经球培养法,从出生2~3d的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NSCs,根据细胞的自我更新、具有未分化的原始神经细胞的标志(nestin),以及可分化成多种类型神经细胞的能力:神经元(MAP2或β-tubulin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和少突胶质细胞(CNPase阳性),对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nestin这一特征性标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神经球中NSCs的百分比,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球中细胞的组成和超微结构。(2)用BDNF、GDNF、PDGF和forskolin对培养不同时间的NSCs进行诱导,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了解这些诱导剂对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不同时间NSCs表面TrkB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与NSCs诱导分化反应性的关系。(3)将培养1个月的NSCs移植入正常和慢性脑缺血模型的成年大鼠大脑皮质和/或海马区4周,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这些脑区的存活、迁移及分化。(4)体外培养成年大鼠的MSCs,用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5、CD11b、CD90、CD71、CD44等进行MSCs的鉴定。用抗氧化剂β-巯基乙醇,以及BDNF、GDNF、NGF、PDGF和forskolin对其进行诱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了解MSCs是否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将体外培养的MSCs移植入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皮质,观察其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 结果 (1)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的细胞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培养系统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