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作品中黑人母性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一)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的思维再现了美国黑人生活。 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存在状态,尤其对黑人母亲这个女性中的特殊群体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深刻展示了她们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对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将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莫里森的创作展示了黑人性的缺失与建构,深刻剖析了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境遇。由于美国黑人的祖先是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大陆的,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便一直处于受歧视与压迫的地位。在美国这个以欧洲裔白人为主的移民国家里,欧洲中心论演绎为白人文化优越论,通过不断强调欧裔白人主流文化的进步性,来压抑黑人等亚文化群体。白人文化对黑人全方位的影响最终造成了黑人精神上的被殖民状态,黑人自觉不自觉地向白人文化靠拢,黑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使得美国黑人很难再像祖先一样固守民族文化传统,导致了黑人性的丧失。 面对被挤压的支离破碎的黑人文化,莫里森呼唤着黑人传统文化的修复和重建。她以冷峻的理性为主导,对传统文化内在的生命力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梳理和显扬,策略性地将小说与黑人的文化糅合在一起,意图在她的文本中呈现文化回归的文学景观,并通过自身的写作来推动黑人文化的修复与重建。她注意到了黑人性与母性主体性缺失及建构之间的关联。从她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黑人性的丧失是导致母性主体性缺失的直接原因,同时,黑人性的建构促使着母性主体性的追寻与建构。 本文关注莫里森创作中的黑人母亲形象,深入探讨黑人母性主体性的缺失、黑人性的丧失与建构历程等问题。笔者在立足于黑人性和母性主体性的追寻与建构的基础上,阐释二者存在的内在关联,同时,探讨了唤醒黑人性与建构黑人母性主体性的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引领诗坛的朦胧派诗人中,顾城的机智、灵动、纯净的诗风,格外引人注意,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独特性。顾城早期的诗歌往往充溢着童真
【案例】  被“格式化”的女孩  雯雯是个做广告的女孩。对网络的迷恋源于5年的职业习惯。这5年来,雯雯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互联”的大网了。早7点被一条问候短信叫醒,短信是为了提示雯雯的信箱在昨晚接到的邮件。到了工作间,马上打开电脑看邮件,然后到各个网站去搜索新闻和资讯,把和行业相关的资讯下载以后,就跟对面的师兄在MSN上打情骂俏。就是逢上老板走过,也发现不了她的偷懒。中午,雯雯给父亲发短信,从免费短
期刊
台湾学者陈映真被广大人民誉为是映射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守护在台湾上空的老灵魂。陈映真创作为数不多,却足以反映出台湾变幻莫测、人民生活动荡的岁月,而他的政治实践活动也
传统能源研究对不同能源系统独立考虑,缺乏整体的系统分析,为提高能源系统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之间的协同效应,文章将多能源系统中冷、热、电等不同品质与品位的能量等同看待,
周作人曾经蜚声文坛、一呼百应,于民族大义面前又屈节下水、苟安事伪,到最终于时代喧嚣浮沉中寂灭,他没有传奇故事的传奇一生,以及他生前身后存留下来的丰富史料,为传记文学写作所
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迄今已经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了这一殊荣。国内外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研究倾向于欧美,忽略了其中的
陆九渊作为我国南宋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学理论为后世学者对于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陆九渊的思想还涉及到文学以及美学的各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