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志景区就是目的地范围内具有高级别旅游价值,占据景区体系核心主体地位,能够代表目的地形象文脉,旅游发展持续稳定,成为旅游者必游之处的旅游景区。本文将标志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广州珠江、韶关丹霞山作为研究案例,分别探讨了城市旅游标志景区、乡村旅游标志景区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作用。分析发现,珠江和丹霞山具有类似的发展规律特征,两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保持了稳定的生命周期轨迹,优良的资源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标志景区发展的基础,政府的主导开发成为确立标志地位的主体力量,设施配套进一步强化了其标志功能角色。由此,本文构建了标志景区形成发展的“三维度”基本模型,认为标志景区的形成发展受到价值维、关联维、主体维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础资源、旅游品牌、空间形态、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政府、居民、游客、企业、第三方力量10个要素成为影响标志景区的具体因子。这些因子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作用,而属于同一个维度的单个因子作用又共同形成了相应维度的合力,表现出因果循环累积的互动作用,借助相互之间的刺激与促进形成对于标志景区的作用与影响。进一步分析标志景区对目的地的影响作用,随着标志景区的成熟度不断上升,其辐射带动表现出增强的趋势,由此形成了标志景区对目的地影响作用的点效应、场效应和群效应。而在不同效应的带动影响作用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体现出增长极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两种发展思路的综合效用机制,其发展经历了节点增长、集聚增长和集群增长的过程,总体上遵循了由“极核”到“集群”的演化路径,由此构成了基于标志景区的目的地“极核—集群”发展模式。借助对这一发展模式的解析,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空间管理、创新发展、多方参与的目的地发展策略,通过培育标志景区、促进集聚经济、培育集群网络、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基于标志景区的目的地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