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体滑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势陡峭、山高谷深的山区,斜坡很容易发生失稳而形成大量滑坡,一些大型的滑坡甚至发生堵江灾害。本文基于对金沙江沿岸的巧家-东川段的堰塞湖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特征,通过光释光测定沉积物年龄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内古滑坡的发育情况,认为这些沉积物是由巧家古滑坡堵江形成。本文借助ArcGIS平台和遥感影像,在该区域建立了比较详细的滑坡灾害编目和影响因子数据库。然后,采用频率比-层次分析法(FR-AHP)对现代滑坡和包含古滑坡在内的所有滑坡进行了易发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古滑坡的存在对易发性的评价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区域评价时,很有必要对古滑坡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稳定性评价。总之,本文通过对巧家-东川段的堰塞湖沉积物、古滑坡、现代滑坡的综合调查分析,结合粒度分析和年代学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内堰塞湖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的巧家-东川段,长约50km,集中分布在海拔850m以下,有少量分布在900-950m,显示出明显的高程分布差异。露头剖面厚度10-35m,主要以灰色、灰黄色中-粗砂和砾砂为主,巧家对面出露浅黄色-灰黄色细砂以及砂质粉土,中、细砂层水平层理清晰,分选性好。采集13个堰塞湖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度分析实验,选择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4个粒度参数以及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沉积环境。这些沉积物为山区滑坡堵江后形成堰塞湖,后期快速沉积形成,且越临近巧家,细粒组分增加,水动力条件减弱。(2)湖相沉积物的形成与古滑坡的存在有密切的相关性。巧家滑坡是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个古滑坡,在遥感影像和实际野外调查中都有明显的滑坡特征,如滑坡后缘有明显的圈椅状特征,金沙江向左岸凸出弯曲,滑坡后缘边界明显,滑动面清晰,滑动面上留有擦痕等等。经过分析沉积物的分布与古滑坡的位置关系以及对1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7-10万年的沉积物在研究区内均有分布,而年龄在2万年左右的沉积物只分布在巧家-金塘段,而且在巧家下游的河谷及周边未见湖相沉积物分布和溃坝堆积物。由此推断,巧家滑坡为当时堰塞湖的堵江坝,且认为研究区内的两期沉积物是由巧家滑坡在2万年左右和7-10万年左右两次滑动堵江形成。(3)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共获得现代滑坡3573个,主要沿金沙江、小江以及大型冲沟呈条带状集中分布,这与河流侵蚀作用及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基于研究区内滑坡编目和影响因子数据库,将频率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金沙江巧家-东川段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易发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约80%属于中低易发性,仍有1.42%区域为极高易发性,并多位于研究区南侧金沙江、小江河谷两侧。通过统计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UC)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为0.827,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4)通过对包含古滑坡在内的滑坡易发性重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巨型古滑坡对易发性评价结果有极大的影响。其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只有现代滑坡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相比,中低易发性分区的面积比例有所下降,高等易发性分区的比例增加,高等易发性区域主要分布巧家-格勒的金沙江两岸、小江流域以及巧家县城后山,AUC值为0.755,模型准确率有所下降。巧家古滑坡所在区域的易发性明显升高,影响研究区的相对易发程度。本文应用不平衡推力法对巧家古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巧家古滑坡目前整体上非常稳定。因此,在进行易发性评价时,要慎重考虑古滑坡的影响,将典型滑坡的危险性与区域易发性评价结果结合,才能获得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