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模拟环境污染因素对IBV M41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引起鸡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几十年,人们发现IBV血清型复杂,易变异,毒株种类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与环境污染渐趋严重是分不开的。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新的传染病频频发生,这一点已成共识。本实验将四种化学物质(洛克沙砷、亚硝酸钠、硝基苯和庆大霉素)及其混合物添加到IBV M41株在鸡胚肾细胞(CEK)上传代的培养液中,观察上述四种化学物质对IBV增殖的影响,并对IBV 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实验旨在研究部分模拟环境污染因素体外直接或间接作用,对IBV有关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用MTT法检测四种化学试剂的细胞活性作用。首先测定了四种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对鸡胚肾细胞(CEK)的适宜可用浓度,将单独四种物质及四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加入培养36h,80%形成单层后的CEK中,观察CEK增殖与存活时间。结果表明,高浓度添加对CEK有一定影响,中浓度的洛克沙砷、亚硝酸钠和硝基苯缩短CEK生存时间,而几种污染物低浓度时对细胞活性均无显著影响。2.TCID50实验检测,观察对IB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洛克沙砷、亚硝酸钠和硝基苯、庆大霉素及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和IBV分别以如下方式加入CEK单层:①先加化学物质,作用1h后加病毒;②先加病毒、作用1h后加化学物质;③病毒和几种化学物质体外感作1h后加入细胞。在硝基苯及洛克沙砷与IBV作用的高剂量组,病毒增殖受到明显影响。上述三种加药方式中,四种化学物质低剂量添加对IBV增殖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3.经药物作用后的IBV S1基因经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DNAMAN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中单一种类化学物伴随添加并传15代的IBV核苷酸序列和阳性对照组病毒与未传代病毒之间同源性从99.1%~99.7%不等,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从98.6%~99.6%;混合物伴随传15代的病毒核苷酸核苷酸序列和阳性对照组病毒与未传代病毒之间同源性从98.3%~99.4%,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从97.4%~99.1%。同时比较药物组与疫苗株H120、H52的S1基因,研究发现S1基因核苷酸突变位点大多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在易突变区域之内。本实验研究表明,短时间内所用单一环境污染模拟因素对病毒变异没有促进作用,而模拟复合污染物对IBV病毒基因变异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新旧知识进行怀疑、重新认知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能够让自己的知识进行“承前启后”,继承原有知识的精髓并对新知识进行批判选择,从而自
摘要: 以“群体”为共存状态的教师和学生把教育看作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是为教育之外的某个目标,师生把彼此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冲突与教育的低效,教育领域专制盛行,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关键词: 群体 教育 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内容之一,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教师爱学生,表现
miRNA是一类20个碱基左右的有调节功能的微小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基因mRNA结合,并根据互补程度不同,使靶基因mRNA降解或者抑制蛋白的翻译从而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的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但是企业对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抱怨却是不争的事实。传统职业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严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利益,“纸上谈兵”的情况比比皆是,结果是“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差”。  因此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势在必行,上课内容设置及模式也就必然在改革之列。在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