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首次操作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之后陆续推出其他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经过近七年发展的时间,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篮子里的标准工具。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主要侧重于总量调控,而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更加注重结构的调节,以精准投放代替总量宽松。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定向性,对资金支持的领域、扶持的对象以及规模和期限定向释放流动性都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其定向性特点使得货币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资金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基础性建设项目及民生工程等,资金能在实体经济内有效配置,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投资和总产出水平。所以,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夯实了货币政策工具传导到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优化了传导的路径,改善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我国现在正处于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不是一味地追求GDP高增速,而是想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由于金融监管管理松懈,金融创新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影子银行作用力的提高,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效果被削弱,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时,对金融机构信贷资源投向的引导作用有限,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不足,社会资金布局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相适应,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下降,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还要起到引导市场利率,拓宽银行可贷资金量、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因此合理使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央行设置的指标,为了实现并便于央行观察和调整最终目标。它是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桥梁,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传导作用。在现实中,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要了解其政策工具是否得力,这需要借助于中介指标的设置。同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些非数量化的目标,货币当局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诸如稳定物价、经济增长这些货币政策目标,所以要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设置一些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高度相关的中介指标作为随时观察和控制的对象,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因此研究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影响效应对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实现政策目标以及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以及参考中国当前金融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先对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产生背景、工具在操作中的特点和现行调控效果进行阐述,然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文章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以及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概述。首先对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产生的背景进行说明,在该背景下对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介绍,接下来分析对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的运用情况,分析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第三部分,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主要就是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这三个中介目标进行定性分析。第四部分,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进行定量分析,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效果。第五部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文中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到本文的结论,并根据结论给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对应政策建议。本文研究显示,我国目前使用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的调节效果较好,对社会融资规模的调节作用较弱。可以从合理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畅通利率传导渠道,疏通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环境、加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与信贷政策的协调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改善调节经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