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这一论断,不仅被经济学理论所阐释,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更为产业结构理论的拓展和检验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源泉和素材。继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后,“十一五”规划纲要再次把“调整产业结构”列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近十几年来,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中观经济层面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其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不平衡,结构还不完善,核心产业滞后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桎梏。
基于此,本文以体育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优化其结构为研究目的,以辩证法为指导,产业结构理论、系统科学、博弈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规范与实证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系统分析与命题集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核心概念的界定作为研究起点,主要从体育产业结构的形成及特征、演进机制、影响因素、趋势、调整策略等方面对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体育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进是自组织与他组织混合作用的结果。影响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前提条件;社会需求——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导向;资源供给——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基础;科技创新——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力量;制度环境——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保证。
2.体育产业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自发性、层次性、相关性、相对性等特征。
3.体育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核心产业滞后、区域结构趋同、关联效应不强、有效供需不足、产业附加值低、区域布局失衡、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低。其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管理体制障碍、扶持政策缺乏、政府过度干预、无行资产流失、商业运作水平不高、投融资机制不完善。
4.是国家对“政府失灵”这一事实的认识与肯定,触发了市场力量的崛起,“强政府—强市场”的组合模式,是促进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优模式。
5.构建了体育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南京市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及适用性。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应围绕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竞赛表演业两条产业链并行展开。并从:要有一定的社会先行资本和投资率、要有相对充足的市场需求、要有相应的创新策略和要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夯实体育主导产业的运行基础。
2.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作为制定区域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的指导理论,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把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行为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
3.南京市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应:借助青奥会东风,把体育竞赛表演业做大做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推动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水平;加大发展体育中介业的力度;加强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