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识别是当今眼动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词语识别过程中,词频和可预测性起到什么作用,词频和可预测性是否影响词语识别的同一加工阶段,词频和可预测性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等,国外学者以拼音文字为阅读材料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正常阅读和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中的边界范式,探讨词频和可预测性在汉语词语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特征。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以中学生(20)和大学生(20)为被试,采用2(年级:中学生、大学生)×2(词频:高频、低频)×2(可预测性:高可预测性、低可预测性)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年级为被试问因素,词频和可预测性为被试内因素。探讨在正常阅读条件下,词频和可预测性在汉语词语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特征。实验二以中学生(18)和大学生(16)为被试,采用2(年级:中学生、大学生)×2(词频:高频、低频)×2(可预测性:高可预测性、低可预测性)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年级为被试问因素,词频和可预测性为被试内因素。探讨在边界范式阅读条件下,词频和可预测性在汉语词语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特征。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年级主效应显著。中学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大学生。(2)词频主效应显著。低频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大于高频词。表明词频影响汉语的词语识别过程。(3)可预测性主效应显著。低可预测性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大于高可预测性词。表明可预测性影响汉语的词语识别过程。(4)汉语词语识别过程中词频和可预测性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5)本研究结果与E-Z读者模型的假设相一致。研究结果同时为语境的模块化理论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