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隋文对于理清南北朝至唐朝文章的发展脉络,丰富文学史的内容,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推动文章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入手,对隋文作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对隋文的结集与流传情况进行了整理和辑录。通过对隋文的结集进行整理可以得知两个内容:一是隋代虽然年祚短暂,但却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章。二是隋代文章在流传的过程中亡佚甚多。对于隋代结集的辑录有利于探清隋代创作的原貌,以便客观的评价隋文的创作情况。第二章论述了隋文发展演变的过程。隋文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开皇初年的创作呈现出新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多是歌颂新朝和献计献策的文章,表现了文人对于新王朝的拥护和参政的热情。除了这些,卢思道的文章则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他的《劳生论》、《北齐兴亡论》和《后周兴亡论》既有北方刚健之风,又融合了南方的创作风格,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开皇四年(公元581)至九年(公元589)的创作受到了文体改革的影响,很多作品开始向质朴实用的风格转变。开皇九年平陈之后,大批南人入北,但是并未给隋文带来明显的变化。文帝斫雕为朴的文学政策对于纠正南朝文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南北文风的交融,抹杀了文学的审美特性,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较为冷淡。炀帝朝前期,由于炀帝鼓励文学创作,此时的创作在此繁荣起来,南北文风的融合也初步显现出来。杨广、杨素等人的作品都呈现出文质并重的特征。隋朝末年的文学创作比较萧条,大部分文士卷入到动乱之中而无暇顾及文学创作。此时出现最多的文章题材就是军书檄文,这些极富气势,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第三章分别从作品的政治实用性、创作的群体性,南北文风的融合三方面分析了隋文的特征。隋文突出的特征就是作品内容的政治实用性。针对南朝浮华文风,隋文帝从政治的功利的角度出发对文体进行改革。改革的结果就是使文章的政治实用性比较突出。隋代的文章大部分是诏敕奏表等实用性文章,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少之又少。隋代统一南北,网罗了南北三地的作家。来自不同地域的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关陇作家的文章表现出简洁直率,平实质朴的风格。山东作家的文章既保持了北方刚健的气质,又吸收了南朝文章的创作技巧,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江南作家一直保持着南朝的创作习俗,进入隋朝后,北方文学创作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炀帝时期,一些人的表现出文质彬彬的倾向。除了这三大创作群体,隋代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即僧侣作家群体。隋代对佛教十分重视,隋代的许多僧人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们的文章平易简洁、质朴流畅,与文人之文大为不同。第四章主要论述了隋文在中国文章发展史上的地位。虽然隋文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不高,但是它在南北朝至唐朝文章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隋代统一南北,网罗了南北三地的作家,继承了南北不同的文学观念。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文学观念不断的融合,使得隋文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变为骈文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骈文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开启了唐代及以后骈文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