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和体外放射(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EBRT)治疗方案在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预后差异,并探讨分析影响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
在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中收集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有的老年(>6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并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诊断年限、种族、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细胞TNM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SA水平、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 GS)、治疗方案、随访时间、患者生存状态、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信息。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预后分析,计算5年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探讨老年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计算各个危险因素之间的危险比(Hazard ratio, HR)。
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8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中RP组23484例,EBRT组有1462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0个月。
纳入患者人群的预后生存结果:RP组和EBRT治疗组患者人群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3.3%vs79.9%和99.5%vs95.2%;RP组和EBRT组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3.6%vs52.2%和98.3%vs87.3%。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RP组患者总生存率在20月之前和EBRT组区别变化不大,在20月之后明显RP总生存率逐渐高于EBRT组治疗,排除了非肿瘤死亡原因影响后,RP组患者短期(0-40月)生存率和EBRT治疗相近,但RP在40月之后的生存率优于EBRT。根据年龄组分亚组分析后,在65-75岁年龄人群组中,RP和EB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4%vs83.6%和99.5%vs95.6%;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5.1%vs60.5%和98.3%vs87.5%。K-M生存曲线显示65-75岁年龄组和整体患者人群的生存曲线变化不大。在>75岁年龄组,RP和EB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5%vs75%和98.9%vs94.5%;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9.8%vs40.9%和97%vs8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75岁以上年龄组,RP组在40月之前生存低于EBRT组,但在60月之后RP治疗组要优于EBPT组;排除非肿瘤死亡原因之后,两组在0-40月之间两组的生存差别不大,在40月之后RP组逐渐好于EBRT组。
对患者人群总生存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其中>75岁年龄组高于65-75岁(HR=1.972);EBRT组高于RP组(HR=2.184);白种人高于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等)(HR=0.765),而低于黑种人(HR=1.174);未婚/离异(HR=1.136)和离异/丧偶(HR=1.353)高于已婚组;T2分期高于T1分期(HR=1.201);PSA>20ng/ml组(HR=1.536)和PSA10-20ng/ml(HR=1.319)组高于PSA<10ng/ml组;GS=8(HR=1.233)、GS=9(HR=1.503)、GS=10(HR=2.127)高于GS<8组。患者前列腺癌确诊年份和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患者人群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其中>75岁年龄组高于65-75岁(HR=1.254),EBRT组高于RP组(HR=4.189),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等)(HR=0.618)低于白种人,未婚/离异(HR=1.308)和离异/丧偶(HR=1.361)高于已婚组,T2分期高于T1分期(HR=1.305),PSA>20ng/ml组(HR=1.927)和PSA10-20ng/ml(HR=1.523)组高于PSA<10ng/ml组,GS=8(HR=1.254)、GS=9(HR=3.003)、GS=10(HR=6.075)高于GS<8组。患者前列腺癌确诊年份和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在65-75岁患者人群中,RP治疗方案的总生存预后在20月内和EBRT接近,20月后明显优于EBRT组,排除非肿瘤死亡原因后,RP的生存预后在40月内和EBRT组相近,之后RP优于EBRT;在75岁以上年龄组,RP总生存预后在40月内差于EBRT,但在60月后RP优于EBRT,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与65岁年龄组差别不大。
(2)本研究证实,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PSA水平、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等均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诊断年限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3)在不同的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危险因素中,年龄在65-75岁的人群预后优于年龄>75岁的人群;TNM分期中T1期预后好于T2期;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优于白种人;已婚人群优于未婚和离异/丧偶的人群;PSA<10ng/ml优于PSA10-20ng/ml和PSA>20ng/ml,且PSA水平越高危险度越大;Gleason评分中GS≥8分的预后明显差于GS<8分,且GS分数越高危险度越大;RP治疗的预后总体要好于EBRT的预后。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和体外放射(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EBRT)治疗方案在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预后差异,并探讨分析影响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
在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中收集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有的老年(>6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并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诊断年限、种族、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细胞TNM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SA水平、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 GS)、治疗方案、随访时间、患者生存状态、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信息。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预后分析,计算5年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探讨老年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计算各个危险因素之间的危险比(Hazard ratio, HR)。
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8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中RP组23484例,EBRT组有1462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0个月。
纳入患者人群的预后生存结果:RP组和EBRT治疗组患者人群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3.3%vs79.9%和99.5%vs95.2%;RP组和EBRT组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3.6%vs52.2%和98.3%vs87.3%。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RP组患者总生存率在20月之前和EBRT组区别变化不大,在20月之后明显RP总生存率逐渐高于EBRT组治疗,排除了非肿瘤死亡原因影响后,RP组患者短期(0-40月)生存率和EBRT治疗相近,但RP在40月之后的生存率优于EBRT。根据年龄组分亚组分析后,在65-75岁年龄人群组中,RP和EB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4%vs83.6%和99.5%vs95.6%;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5.1%vs60.5%和98.3%vs87.5%。K-M生存曲线显示65-75岁年龄组和整体患者人群的生存曲线变化不大。在>75岁年龄组,RP和EB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5%vs75%和98.9%vs94.5%;10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9.8%vs40.9%和97%vs8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75岁以上年龄组,RP组在40月之前生存低于EBRT组,但在60月之后RP治疗组要优于EBPT组;排除非肿瘤死亡原因之后,两组在0-40月之间两组的生存差别不大,在40月之后RP组逐渐好于EBRT组。
对患者人群总生存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其中>75岁年龄组高于65-75岁(HR=1.972);EBRT组高于RP组(HR=2.184);白种人高于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等)(HR=0.765),而低于黑种人(HR=1.174);未婚/离异(HR=1.136)和离异/丧偶(HR=1.353)高于已婚组;T2分期高于T1分期(HR=1.201);PSA>20ng/ml组(HR=1.536)和PSA10-20ng/ml(HR=1.319)组高于PSA<10ng/ml组;GS=8(HR=1.233)、GS=9(HR=1.503)、GS=10(HR=2.127)高于GS<8组。患者前列腺癌确诊年份和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患者人群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其中>75岁年龄组高于65-75岁(HR=1.254),EBRT组高于RP组(HR=4.189),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等)(HR=0.618)低于白种人,未婚/离异(HR=1.308)和离异/丧偶(HR=1.361)高于已婚组,T2分期高于T1分期(HR=1.305),PSA>20ng/ml组(HR=1.927)和PSA10-20ng/ml(HR=1.523)组高于PSA<10ng/ml组,GS=8(HR=1.254)、GS=9(HR=3.003)、GS=10(HR=6.075)高于GS<8组。患者前列腺癌确诊年份和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在65-75岁患者人群中,RP治疗方案的总生存预后在20月内和EBRT接近,20月后明显优于EBRT组,排除非肿瘤死亡原因后,RP的生存预后在40月内和EBRT组相近,之后RP优于EBRT;在75岁以上年龄组,RP总生存预后在40月内差于EBRT,但在60月后RP优于EBRT,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与65岁年龄组差别不大。
(2)本研究证实,年龄、种族、婚姻状态、TNM分期的T分期、PSA水平、Gleason评分、治疗方案等均是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诊断年限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3)在不同的老年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危险因素中,年龄在65-75岁的人群预后优于年龄>75岁的人群;TNM分期中T1期预后好于T2期;其他种族(黄种人及当地印第安人)优于白种人;已婚人群优于未婚和离异/丧偶的人群;PSA<10ng/ml优于PSA10-20ng/ml和PSA>20ng/ml,且PSA水平越高危险度越大;Gleason评分中GS≥8分的预后明显差于GS<8分,且GS分数越高危险度越大;RP治疗的预后总体要好于EBRT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