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和升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勾勒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蓝图,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其首要在于脱贫攻坚,实现收入增长、经济发展。
那么如何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振兴乡村呢?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产业遍布全国1000多县,且大多数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或省级贫困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发展茶产业,振兴乡村已成为了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的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为产茶县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对我国茶叶出口、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最后,受建国以来茶叶出口专卖制度的影响,茶叶出口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因而本文最终收集了8省27个重点产茶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茶叶出口与茶产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是茶叶出口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却存在双向负向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的茶叶以初级产品——原料茶为主,附加值和需求弹性低,低质低价是出口茶叶的主要特征,且茶叶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以量取胜战略,因而茶叶出口引起了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消极作用;此外,茶叶出口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价格竞争优势,依靠的是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县域经济增长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茶叶出口竞争力。据此,本文认为产茶县可以通过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增长,进而助推实现乡村振兴,但同时需要转变茶叶出口结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那么如何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振兴乡村呢?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产业遍布全国1000多县,且大多数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或省级贫困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发展茶产业,振兴乡村已成为了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的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为产茶县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对我国茶叶出口、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最后,受建国以来茶叶出口专卖制度的影响,茶叶出口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因而本文最终收集了8省27个重点产茶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茶叶出口与茶产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是茶叶出口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却存在双向负向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的茶叶以初级产品——原料茶为主,附加值和需求弹性低,低质低价是出口茶叶的主要特征,且茶叶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以量取胜战略,因而茶叶出口引起了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消极作用;此外,茶叶出口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价格竞争优势,依靠的是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县域经济增长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茶叶出口竞争力。据此,本文认为产茶县可以通过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增长,进而助推实现乡村振兴,但同时需要转变茶叶出口结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