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基于8省27县的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和升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勾勒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蓝图,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其首要在于脱贫攻坚,实现收入增长、经济发展。
  那么如何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振兴乡村呢?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产业遍布全国1000多县,且大多数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或省级贫困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发展茶产业,振兴乡村已成为了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的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为产茶县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对我国茶叶出口、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对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最后,受建国以来茶叶出口专卖制度的影响,茶叶出口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因而本文最终收集了8省27个重点产茶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茶叶出口与茶产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是茶叶出口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却存在双向负向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的茶叶以初级产品——原料茶为主,附加值和需求弹性低,低质低价是出口茶叶的主要特征,且茶叶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以量取胜战略,因而茶叶出口引起了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消极作用;此外,茶叶出口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价格竞争优势,依靠的是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县域经济增长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茶叶出口竞争力。据此,本文认为产茶县可以通过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增长,进而助推实现乡村振兴,但同时需要转变茶叶出口结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农村环卫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环卫治理成果斐然。但是农村尤其是村庄内的环境卫生状况距离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政府过度主导,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村庄环卫服务供给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对于村庄环卫服务供给领域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以泰安市T镇为研究对象,对其村庄环卫服务供给现状和在实践中形成的主要
学位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在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下,我国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现代化进程空前加快,经历了世界上空前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已接近60%。我国综合国力及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这一过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城中村”现象。由于城中村内普遍存在的公共服务不配套、市政设施老旧、居住环境
在目前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人口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农村妇女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要依靠力量。加之,目前妇女自身意识的苏醒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妇女已然变成了促进建设发展的有生力量。基层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妇联组织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故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妇女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将妇女独特的优势以及妇联独特的地位发挥出来,为乡村振兴的
学位
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即中国农业银行成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从无到有的、具有我国独特特色的商业银行多层次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虽然我国中外驰名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然在世界层面站稳脚步,甚至可以说是在一些评价指标下跻身前列,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毫不逊色地迅猛发展,但总体看来,银行的经营效率却远非最优水平,股权结构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始终困扰着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
学位
中亚五国处于内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其贸易发展。新亚欧大陆桥作为连接中国和中亚的重要运输通道,其改善有助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发展,更有助于联动欧亚大陆贸易发展,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目前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中亚段铁路基础设施薄弱;中亚段运输能力紧张;运输过程中各环节滞留时间较长;全程运费涉及环节过多,运价定价机制尚不够灵活;运价补贴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
学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能需求两极分化的现象,即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比重不断增加,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比重不断减少。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就业极化趋势。本研究围绕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逐步放缓。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和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即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为治污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理清金融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风向、气流、地形
学位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一般都会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在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发展和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空
学位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部署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有重要角色。其中,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大量优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既是近30年来国家高新区实践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国家高新区产业布局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看到,随着国家高新区全国性布局的基本形成,高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对促进企业发展存在一定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因此,研究产业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激增。各大城市普遍实行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核心区人口等措施,这在大城市郊区与其核心区之间引发了大量的通勤客流,致使既有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难以满足需求,发展市郊铁路成为了必然选择。城市地方政府向运输企业购买市郊铁路运输服务已作为当前我国有关城市政府主要采用的方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各地方政府在购买运输服务中所采用的模式存在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