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贝那鲁肽及利拉鲁肽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依据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应用二甲双胍单药或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且Hb A1c7.0-12.0%,近3个月未改变降糖方案。导入期两周,入组后停用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维持原剂量,随机分为贝那鲁肽组和利拉鲁肽组,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4周后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既往史、用药史一般资料。检测血糖、Hb A1c、血脂、肝功、肾功、离子常规生化。佩戴美国顺泰Oscar2动态血压监测仪和深圳博声医疗i Tengo+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收集血压监测指标:24h SBP(24h平均收缩压)、24h DBP(24h平均舒张压)、d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24h SBP-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D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 SBP-CV(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DBP-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d 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D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 DBP-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n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24h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 Idx(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p NN50(相邻的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占总心率数的百分比)、r 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平均心率。结果:1.基线时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37例,其中贝那鲁肽组有2例、利拉鲁肽组有1例患者因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耐受药物反应而中途退出,最终完成实验患者共34例。两组患者在基线时的一般资料及常规生化指标、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情况比较随着时间进展,贝那鲁肽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利拉鲁肽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明显改变。贝那鲁肽组的平均心率呈下降趋势;利拉鲁肽组的平均心率呈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1贝那鲁肽组和利拉鲁肽组治疗后FPG、2h PG、Hb A1c、GA较治疗前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贝那鲁肽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各阶段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贝那鲁肽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的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增快,SDNN Idx、SDANN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间比较4.1治疗结束时,两组间的血糖指标降低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与利拉鲁肽组相比,贝那鲁肽组的d SB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及杓型血压的占比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3与利拉鲁肽组相比,贝那鲁肽组的SDNN、SDNN Idx、SDANN、r MSSD明显增大;贝那鲁肽组的平均心率水平低于利拉鲁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及回归分析1.在总体人群中,Pearson相关分析及结果显示,SDNN、SDNN Idx、SDANN、r MSSD均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378,P=0.028;r=-0.538,P=0.001;r=-0.446,P=0.008;r=-0.379,P=0.027)。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心率与SDNN、SDNN Idx、SDANN、r MSS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贝那鲁肽能降低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2.利拉鲁肽能够增快平均心率,降低心率变异性;3.贝那鲁肽在降低d SBP方面的疗效优于利拉鲁肽;4.心率变异性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5.贝那鲁肽降糖疗效与利拉鲁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