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从20世纪90年代索尼提出的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LIBs)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和纯电池电动汽车(BEV))领域的最佳选择。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使用石墨作为负极,而Li MOx(M代表过渡金属)作为正极。一般来说,电池的充电存储容量主要取决于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特定容量,目前,商用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90年代索尼提出的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LIBs)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和纯电池电动汽车(BEV))领域的最佳选择。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使用石墨作为负极,而Li MOx(M代表过渡金属)作为正极。一般来说,电池的充电存储容量主要取决于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特定容量,目前,商用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因为其价格低,工作电压平台低、稳定,循环性能优异。然而,石墨的锂储存机制决定了其较低的比容量(仅372m Ah/g),这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迫切需要寻找合适的负极替代材料来提高锂的电化学性能。当今世界的能源和存储部门,尽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基本材料的性能、功能和耐久性方面,它们一直面临着挑战。研究人员正在不懈地为这些挑战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硅基、锡基、钛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锡及其氧化物具有高理论能力、资源丰富和环境效益,是很有前途的负极材料,然而,氧化锡负极也存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初始库仑效率(CE)低、体积膨胀、放电/电荷循环中锡颗粒的团聚。同时,硅(Si)因其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低剥离电位(0.5V)和高理论比容量(4200m Ah/g)而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一代负极材料。然而,硅负极存在电导率低、在电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约300%)、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薄膜等固有问题。这导致硅基负极的速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库仑效率低。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就至关重要了。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CNT)、碳纳米带、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作为电池电极的出现,使该研究领域进入新的阶段。其中,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最有可能面临能源和存储部门的挑战。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负极材料(SIBS)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纳米结构的演变,其电化学性能和其他性能得到了新的提高。石墨烯是sp2杂化碳,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是缓解氧化锡体积膨胀的良好缓冲材料。石墨烯与氧化锡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研究表明,将Si封装在石墨烯和多孔碳等碳基质中,可以有效缓解Si的体积膨胀,提高电导率。碳纳米管也是碳材料中的一个热门研究对象。碳纳米管(CNT)作为碳基电极材料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导电性优越、孔隙结构丰富、重量轻、电化学稳定性等独特特性,可用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载体。它们稳定的导电网络有助于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放电电压,而不会造成巨大的体积应变。同时,其多孔形貌和表面修饰官能团可为负极材料提供可观的附着位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复合材料,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碳纳米管(CNT)的锂电池因其高容量,高循环性和高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在本文中,我们针对氧化锡基负极和硅基负极的缺点,利用石墨烯及碳纳米管进行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杂化结构,提高材料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发挥出各自材料的优点,改善其性能,得到综合电化学性能表现良好的氧化锡基和硅基复合材料。我们在对复合材料进行制备与研究的过程,得出以下的结论:1、利用石墨烯和柠檬酸,通过高温煅烧和静电引力的自组装得到了Si@C/G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及电化学性能得测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羧基与氨基之间的静电吸引的自组装,Si@C被成功地封装到G中,并抑制了硅颗粒的聚集和石墨烯片的堆积。(2)G和非晶态碳抑制了硅的体积膨胀,保护了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坍缩和脱落。(3)它还防止Si直接暴露在电解质中,并促进在充放电期间稳定的SEI薄膜的形成。(4)G和非晶碳的三维导电网络大大提高了硅基电极的导电率。2、采用机械球铣削方法制备了SnO2-Mn复合材料。加入锰可以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质的聚集,稳定其结构,提高其循环性能。采用CVD法制备MWCNT,改进hummers法制备GO。通过将两种碳材料与SnO2-Mn复合材料复合,降低了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提高了其导电率。结果表明,SnO2-Mn/MWCNTs/GO在200个循环后保持683m Ah/g的特定容量,高于SnO2-Mn/MWCNTs(457m Ah/g)和SnO2-Mn/GO(336m Ah/g)的特定容量。从而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一维MWCNT对负极材料的调节性能优于GO封装的调节性能。(2)两者的结合可以显著提高SnO2-Mn的循环性能和速率性能,其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容量和充电功率的要求不断提升,以风冷和液冷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冷却系统已难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有效的管控,迫切需要开发以冷媒直冷为代表的第三代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发挥冷媒直冷方式的优势,本文将毛细芯加入冷媒直冷结构中,探讨毛细芯在冷媒直冷结构中的冷却效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通过数学模拟、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建立毛细芯输液模型,模拟毛细
聚乳酸(PLA)和聚-β-羟丁酸酯(PHB)都是环保、可降解的生物材料,但生物材料在机械性能、成型性能及耐老化性方面普遍存在不足,而玄武岩纤维(BF)是一种天然纤维,其具有强度高,耐酸碱,耐氧化等诸多优点;将BF与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混合,弥补生物材料的性能短板,制备出绿色环保的高性能可降解复合材料,将成为很有意义的研究。国内外对PLA/PHB研究大多数关注在薄膜研究上,对PLA/PHB复合材料在成
选区激光熔化(SLM)工艺成形的合金构件具有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优异的优势,在个性化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l-Si系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SLM成形的Al-Si系合金,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Al Si10Mg合金在力学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选区激光熔化铝硅合金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本文针对添加微量稀土元素的AlSi9Mg1Sc
目前,镁和镁合金由于其可降解性及物理性质在生物医用材料应用领域内受到了很多关注,但是生物医用镁合金在体液中的腐蚀速度过快,容易过早失去其使用功能,这严重制约了其使用范围。因此,为满足社会市场对生物医用材料巨大需求,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并且对镁合金的腐蚀机制机理进行系统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选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Mg-3Zn合金作为基体合金,采用微合金化工艺,选用适用人体的Sr和Nd元素作为合金化
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等,在工业与生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就如何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非晶涂层成为当前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别采用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和电阻缝焊技术制备了Zr基非晶合金涂层和Fe基非晶/陶瓷WC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硬度和耐磨性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采用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Zr基非晶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涂层在不同摩擦时
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它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通过共聚组成的嵌段线性聚合物,这一特殊结构导致它既具有高弹性,还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因此,TPU在汽车行业、医疗行业、传感器行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但TPU在作为形状记忆性聚合物时,其耐热性能和强度等方面表现较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拓展TPU的应用范围,改善其性能成为了研究重点。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优秀的无机纳米材
在风能引信电源领域,实现风力发电机可靠、高效、持续且稳定输出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与对流风速密切相关,由于精确制导炮弹飞行速度范围宽,发电机转速与输出电能起伏较大,对引信系统安全性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发电机转速受控又会限制发电机的输出上限。为了在风力发电机转速有效控制基础上最大化能量输出,本文基于磁流变驱动技术与多级式发电原理开展微小型磁流变级联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工作,在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因为具有轻质高强等优良特性而逐渐替代传统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结构中,但是由于其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多为物件的外部壳体,在飞机运行或维修安装过程中极易受到外来物的冲击,这些冲击通常来自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能量,可能会造成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其剩余强度显著降低。因此,亟需对不同冲击条件下CFRP的损伤规律进行探究,并设法提高其冲击阻抗及损伤容限,以提
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取代聚苯乙烯、聚丙烯等传统难降解塑料已经成为治理因塑料制品滥用而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全生物降解塑料,是取代常见塑料的理想材料,目前已被大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PLA具有结晶速率较慢、机械性能较差、耐热性能较低、电性能较差等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PLA中引入纳米材料可以解
镁合金作为国际公认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因其区别于其它传统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而被众多学者广泛关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植入物领域的临床应用。镁合金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率过快且过程不可控,这会导致其在降解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皮下组织聚氢现象。为了克服这个缺陷,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对镁合金做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在其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镁合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