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量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计量关系国计民生,贯穿于一切生活和科学领域之中。因此,基础教育期间,学好计量知识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国内外数学课本计量知识的编排和计量知识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计量知识在国外基础教育界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而在我国,相较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其他主线知识而言,小学数学计量知识并未作为主线单独列出,且内容、课时和考试分数占比较少,因此教师们对其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的认识不够,课堂教学中普遍照本宣科,导致了计量知识教学的多种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探究计量知识的全面、系统、综合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量知识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笔者将研究题目确定为“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把握已有研究基础,厘清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研究问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线进行浸入式的实地调研,充分了解计量知识的教学现状。笔者跟随导师前往苏、浙、沪、鲁、粤等多个省市,参与了数十所小学的数学教研活动共计50余次、听评课100余节,整理出案例资料共计10万余字。其次,根据调研资料,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现状做出诊断,从问题案例中总结出三类普遍性的现象,揭示隐匿背后的问题,并探讨成因。同时,选择国外有代表性的若干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和课本进行比较,从中窥探国外计量知识教学的现状,为我国计量知识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和转化提供多方面启迪。再次,结合国际比较和文献阅读,尝试对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做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论述。最后,笔者以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基础,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启发下,归纳出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育人价值的转化策略。遵循上述研究思路,论文主体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现状。笔者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课堂中,在计量知识教学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现象:一是缺乏对计量知识结构化认知的散点化现象;二是缺乏对计量知识体验式感悟的替代化现象;三是缺乏对计量知识本质性理解的浅表化现象。而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三个方面,分别是数学课本编排计量知识的逻辑结构问题、教师教学计量知识的思维定势问题和教师变革计量教学的研究能力问题。第二部分,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国际比较。笔者尝试从各国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本的比较中窥探计量知识教学的国际趋势。一是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计量是课程主线,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强调生活联系、地域性和统一性,且尤为重视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数学思维和眼光;二是外国课本中计量知识编排螺旋上升、铺垫孕伏,但部分结构前后错位;三是外国数学课本中编排了大量动手活动,但部分计量知识以定论出现,缺少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第三部分,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归纳出了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育人价值的三大方面。第一,梳理计量知识的发展史,发现计量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体现地域文化的多元性,计量工具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第二,从计量知识的结构关系来看,计量知识所包含的结构关系,对学生整体上把握计量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观、获得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和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均有诸多助益。第三,回归到课堂中,计量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计量性三维的空间观念、形成具身性定量刻画的量感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育人价值的转化。基于前文分析和对调研中成功案例的研究,提炼出三大育人价值的实践转化策略,分别是长程结构类比迁移策略、还原情境亲历再创策略和交互推进动态生成策略。这三大策略关联交融、相辅相成。首先,结构关系是学生理解计量知识本质、形成整体系统的计量知识观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其次,借助结构关系,还原计量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学生的再创造,使得意义化理解和主动把握知识成为可能;最后,通过师生的交互推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困难之处的点拨作用,最终实现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