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德育的关键是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效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而现代化的建设必然使现代化的社会要面对现代性,处于现代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学生也必然要面对现代性,因此,在现代性下对德育目标的思考就是德育教育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现代性在西方理论界遭到质疑、批判、反思,其中主要原因是现代性对人的负面影响严重,以致出现许多道德问题:如道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却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镜子。从历史的进程看,西方的现代性在人的解放上曾经起到的进步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现代性对人的负面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德育目标从本质上说是对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和规定。因此现代性对人的进步作用和负面后果对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研究同样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现代性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启发作用来自于现代性中的理性之维、主体性之维和个体本位主义之维;同时现代性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借鉴作用来自现代性中的批判:工具理性的泛滥、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和极端个人主义。论文通过对建国以来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梳理,从中认识到了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德育目标在逻辑上的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及德育目标出现的有关问题:公民教育的缺失、人性化的缺失、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等等,同时,提出了在现代性条件下针对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所提供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因此,本文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原则: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原则;适应性与超越性统一原则;传承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原则;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原则。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内容:基础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道德素质,主体目标是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核心目标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最高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