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的干燥全草。本品作为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其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的治疗。本文以白花蛇舌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体外药理活性、质量控制方法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从白花蛇舌草药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反应和光谱、波谱数据共鉴定了15个。其中1个新化合物:2,7-二羟基-3-甲基蒽醌;1个属首分化合物: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TOF-MS)对白花蛇舌草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正、负离子扫描方式下,以各色谱峰的一级和二级质谱裂解信息为依据,经文献检索或与对照品对照共鉴定了8个成分,分别为: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鸡屎藤次苷、10-乙酰基鸡屎藤次苷、车叶草苷、对香豆酸、反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顺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采用MTT比色法,以肝癌BEL-7402、胃癌SGC-7901和乳腺癌MCF-7为实验细胞株,分别考察了白花蛇舌草60%乙醇提取物以及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的8个单体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60%乙醇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4.81μg/mL。八个单体化合物中,仅2,7-二羟基-3-甲基蒽醌对MCF-7、BEL-7402、SGC-7901三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增殖抑制活性,且抑制率呈明显浓度依赖关系。该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53.72μM,54.22μM,84.40μM。蒽醌类化合物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白花蛇舌草中含量较高的两类化合物。本文采用HPLC-UV法,建立了白花蛇舌草药材中四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方式,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建立了白花蛇舌草药材中对香豆酸和三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于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葸醌类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本文所建立的方法专属、准确、灵敏,为白花蛇舌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分别选取2-羟基-3-甲基蒽醌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作为白花蛇舌草中蒽醌类和环烯醚萜类的代表化合物,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①建立了大鼠血浆中2-羟基-3-甲基蒽醌的HPLC-UV分析方法,以炔雌醇为内标,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v/v),检测波长为265 nm。血浆样品中2-羟基-3-甲基蒽醌的浓度在0.1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10μg/mL,日内精密度RSD≤7.1%,日间精密度RSD≤9.3%,准确度RE%在-5.1~5.4%之间。利用所建立的HPLC-UV法对大鼠腹腔注射给予2-羟基-3-甲基蒽醌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大鼠腹腔注射给予6 mg/kg2-羟基-3-甲基葸醌后的Cmax为2.89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为159μg·min·mL-1,表观消除速率常数Ke为0.0164 min-1,消除半衰期T1/2为44.3 min。②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HPLC-UV分析方法,以鸡屎藤次苷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流动相为甲醇-5 mM乙酸铵溶液(3:97,v/v,冰醋酸调节水相pH至3.7),检测波长为230 nm。血浆样品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浓度在0.2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20μg/mL,日内精密度RSD≤6.6%,日间精密度RSD≤10.1%,准确度RE%在-2.5~0.75%之间。利用所建立的HPLC-UV法对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4.2 mg/kg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后的Cmax为17.66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为619μg·min·mL-1,表观消除速率常数Ke为0.0244min-1,消除半衰期T1/2为28.6 min。本论文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白花蛇舌草药材的化学成分,考察了白花蛇舌草药材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建立了白花蛇舌草药材中葸醌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2-羟基-3-甲基蒽醌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白花蛇舌草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