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Ⅰ号方及其总黄酮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肾病Ⅰ号方及其总黄酮对单侧输尿管结扎(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从而探讨肾病Ⅰ号方及其总黄酮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所有治疗组均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UUO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游离输尿管后不进行结扎手术。所有大鼠于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灌胃,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总黄酮组分别采用洛丁新片(1.67mg/kg/d)、肾病Ⅰ号方水煎剂(18.75g/kg/d)、总黄酮(300mg/kg/d)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则灌服2m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天。治疗结束后于处死前一天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小时尿液,采用双缩脲法测定24h尿蛋白含量(24h urinary protein,24hUP)。采集并检测血清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各组大鼠经心脏依次灌注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取梗阻侧肾组织按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马松三色染色(Masson染色),从而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GF-β1、a-SMA、COL-Ⅳ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TGF-β1 mRNA、a-SMA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 a-SMA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⑴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O.05)。与模型组对比,三个治疗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肾病Ⅰ号方组和黄酮组大鼠血肌酐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是两组在尿素氮上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各组间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⑵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肾小球结构完整,无萎缩塌陷,肾小管排列紧密,没有看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但是,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球出现萎缩变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看到大量变性和坏死,管腔扩张,间质增宽,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提示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可见部分结构完整的肾小管,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少。⑶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肾小管无扩张,仅见肾小管基膜处和毛细血管周围少量呈线状分布的蓝染的胶原组织;模型组可以观察到肾间质中有大量蓝染的胶原纤维增生;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肾间质蓝染胶原纤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⑷假手术组均无明显病理改变,肾小球结构完整,肾小管无扩张,间质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视野内无明显黄染;模型组出现大量黄染面积,阳性表达强烈,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塌陷,提示肾间质纤维化严重;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与模型组对比,可以看到黄染面积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假手术对比,模型组和三个治疗组 TGF-β1、a-SMA、COL-Ⅳ的表达上升明显(P<O.05),其中模型组上升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对比,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三个治疗组 TGF-β1、a-SMA、COL-Ⅳ的表达有明显下降(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O.05)。⑸与假手术对比,模型组和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三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 mRNA、α-SMA mRNA表达量均上升明显,模型组上升最明显(P<O.05);与模型组对比,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三个治疗组肾组织中TGF-β1 mRNA、α-SMA mRNA表达量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⑹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如下图3、表4)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和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三个治疗组α-SMA相对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比模型组,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α-SMA相对蛋白表达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洛丁新组、肾病Ⅰ号方组和总黄酮组三个治疗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  结论:  ①肾病Ⅰ号方及其总黄酮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降低血清 SCr和BU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且在疗效上总黄酮与肾病Ⅰ号方差异不明显。②肾病Ⅰ号方及其总黄酮能够降低大鼠肾脏内TGF-β1、a-SMA、COL-Ⅳ的表达,使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减慢,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针刺对行IVF病人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血流情况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行IVF病人围着床期子宫内膜3D能量多普勒
目的:探讨 C4(comPlement C4 gene)基因多态性在 IgA肾病(IgA NeProPathy,IgAN)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分布。  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