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膀胱肿瘤的复发进展与众多因素有关:不完全切除、肿瘤细胞再植、显微肿瘤生长和新肿瘤的形成,前两种机制受泌尿科医师经验及操作的影响,而肿瘤细胞脱落植入被认为是膀胱癌早期复发最主要的原因。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conventional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cTURBT)术中将肿瘤切碎移除,使整个膀胱内散布大量的肿瘤细胞,就可能出现如肿瘤细胞的分散、播种和再植入的高风险。而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n-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ERBT)术式在理论上保持肿瘤的完整行,能够避免肿瘤碎裂,减少肿瘤细胞的脱落播散,从而减少膀胱内肿瘤细胞种植而导致复发的几率。本研究旨在比较ERTB与cTURBT两种术式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术中对肿瘤细胞脱落的影响差异,并通过术后正规治疗及规律的随访来对比两种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研究纳入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常规通过膀胱镜检、超声、CT、MRI、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等检查证实新发现的132例单发膀胱肿瘤患者,分配到cTURBT组和ERBT组,两组分别纳入66名患者,平均年龄:66.8(±11.05)岁。患者术中均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操作电切镜,首先仔细观察并记录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按照组别不同,由两名经验相似的主诊医师分别进行不同的手术,术者均使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双极电切镜(环状电极)完成手术,通过制定的术中冲洗液留取方案进行术中冲洗液的留取,并随后对标本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术中膀胱冲洗液脱落的肿瘤细胞差异。两组患者术毕均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术后立即接膀胱持续冲洗。肿瘤标本保存于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术后12h内予以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所有患者接受连续的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或膀胱内化疗(表柔比星或吉西他滨),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每3个月进行膀胱镜检查,随访期间泌尿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完善彩超、脱落细胞等随访检查。从手术日期到复发日期计算复发时间,未复发患者观察截止到随访结束,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总共纳入的13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排除11例病理报告显示:CIS肿瘤(6例),T2级肿瘤(5例)。最终符合分析条件的121名患者中,男性97名和女性24名,cTURBT组60名患者,ERBT组61名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2.11±0.70cm。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不可控制的膀胱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通过留取术中膀胱内冲洗液标本的DNA异倍体检查证实,ERBT组术中肿瘤脱落细胞少并且整体趋势平稳,显著优于cTURBT组(P=0.00)。但对于较大(直径>2 cm)肿瘤,切除后取出标本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规律的随访计划制定后所有患者均未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27个月),术后第1年患者复发率为20.7%,随访结束时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27.3%;Kaplan-Meier分析得出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P=0.660);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694)。结论:与cTURBT相比,ERBT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中肿瘤破碎和播散,同时充分的膀胱冲洗和及时的术后膀胱内即刻灌注是必要的。ERBT组与对照组相比尽管存在延缓复发及延缓进展的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