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的诗坛上以及世界文学历史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迄今为止,由于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深远影响,诗词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然而,尽管其中的英译本有十多种,对英译本的研究仍然很薄弱。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互文性,对毛诗的英译本进行分析。互文性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是由克里斯蒂娃于1969年结合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及俄国文学家巴赫金的理论首次提出。她指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不仅仅是一位作家的原创的作品,而是和其他作品甚至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个文本能够完全脱离其他文本。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从互文性的角度,毛泽东的诗歌本身也是一个互文本,有着丰富的互文性符号。因此,要翻译毛诗,互文性符号的处理是重中之重。常见的方法有:用源语和目的语中一致的互文性符号等效翻译;用源语中的互文性符号翻译;以及用目的语中的互文性符号翻译。各种方法都有其目的和利弊,或更利于唤醒目的读者的互文性记忆,或更利于丰富他们的源语言互文性知识。因此,并没有所谓的最佳译本,这正和互文性理论的开放性,动态性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