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着床胚胎来源的新型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鼠上胚层干细胞(mouse epiblast stem cells,EpiSCs)是一种来源于5.5-7.5胚龄(E5.5-7.5)的着床后的胚胎上胚层(epiblast)组织的多能性干细胞。Epi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的维持主要依赖激活素Activin A(Nodal)/Smad和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ERK)信号对细胞多能网络进行调控。相比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的原始(na?ve)状态,EpiSCs被视为一种初发(prime)状态。EpiSCs无论在细胞形态、发育潜能和多能性维持分子机制上都与ESCs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研究利用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条件,即只添加Activin A和bFGF两种生物活性因子(AF培养条件),在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的条件下培养小鼠着床后胚龄6.5天(E6.5)的原肠期的上胚层(epiblast)建立AF-EpiSCs细胞系,并对所建立的细胞系进行鉴定。此外,利用本实验室已成熟的诱导体系ABCL,即:Activin A,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4),CHIR99021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mouse leukaemiainhibitoryfactor,mLIF)进一步诱导AF-EpiSCs,建立更具多能性的干细胞,命名为post-ASCs(post-Advanced Stem Cells)。并从蛋白水平、分子水平和发育潜能等方面检测post-ASCs的多能性。  1.建立AF-EpiSCs细胞系  通过观察AF培养条件下建立的AF-EpiSCs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生长、染色体核型、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体内畸胎瘤分化能力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利用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的条件下建系获得的AF-EpiSCs与传统方法建立的EpiSCs的特性基本相同,既具有多能性又具备无限自我更新能力。  2.post-ASCs多能性检测  由AF-EpiSCs诱导获得的post-ASCs克隆形态呈圆球状;与ESCs相比,post-ASCs细胞增殖速度更快;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诱导后染色体数目未出现异常;表达Oct4,Sox2,Nanog,Klf4等多能性基因,且表达水平与ESCs相似。  3.post-ASCs发育潜能检测  畸胎瘤实验结果显示,post-ASCs在体内能分化形成内中外三胚层组织;通过制备嵌合体的技术,证明post-ASCs能贡献到E13.5的胎儿及生殖嵴,且能产生健康的嵌合体;更重要的是与ESCs相比,post-ASCs还能贡献到胎盘和卵黄囊组织。  综上所述,本实验利用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条件建立了AF-EpiSCs,并进一步诱导形成post-ASCs。与ESCs相比,在基因表达水平和发育潜能等方面,post-ASCs更具有发育潜能,是一种新型多能性干细胞系。但是关于post-ASCs发育潜能及多能性维持的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 Polymer,简称FRP)具有材质轻、强度高及耐腐蚀等优点,近年来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得到广泛应用。其中FRP U-型箍因为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及密度梯度离心对池蝶蚌血细胞的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血细胞形态、大小、密度及核质比等特征将血细胞分为6类:颗粒细胞、透明细胞、
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疾病随着候鸟迁徙不断向各国传播,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引起了多例人感染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