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Kudo)为唇形科药用植物,生长于海拔31005100 m的青藏高原,又名独步通,藏语称“大巴”、“打布巴”。其根茎或全草入药,具有止血镇痛、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现因过度采挖造成野生资源濒危,人工驯化栽培越冬成活率低。本研究选用一年生独一味幼苗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和大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旨在揭示其抗寒机理,探寻其越冬保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从夏季到初冬,独一味幼苗POD、SOD、CAT酶活性增强。独一味幼苗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细胞膜受破坏的程度较小,MDA累积比较缓慢,但在进入冬季最冷月,三种酶活性均明显下降、细胞膜受破坏程度最大,MDA累积达到最大,反应了其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能力,说明保护酶活性的敏感性早于质膜透性的变化,且各种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和适应性有所不同。2.独一味幼苗对0℃及以上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喷施CaCl2可激活独一味幼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统,激活效应随着喷施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当浓度高于15 mmoL.L-1时,这种激活作用显著降低,喷施15 mmoL.L-1CaCl2对提高独一味幼苗的抗寒性具有显著正效应。3.喷施1.0~7.5 mmoL.L-1的SA可提高低温下独一味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稳定细胞膜系统,显著改善独一味幼苗的抗寒性,7.5 mmoL.L-1和5.0 mmoL.L-1SA喷施效果最为显著。4.秋季采用塑料棚膜昼、夜和全覆盖均可延长独一味幼苗的生长期,提高真叶长出率,推迟秋季枯黄期。全覆盖、夜覆盖和昼覆盖分别比对照延迟16 d、8 d和6 d进入越冬期。5.自然条件下独一味幼苗越冬率仅8.47%,越冬期间地膜、牛粪、秸秆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独一味幼苗的越冬率,地膜覆盖效果最好,越冬率较对照提高50.60~58.85个百分点,返青期提前13~15 d;其次是牛粪覆盖,越冬率比对照提高40.60~53.49个百分点,返青期推迟13~15 d;秸秆覆盖越冬率比对照提高15.85~21.87个百分点,返青期推迟18~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