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三维影像测量和三维测力的方法,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太极拳旋风脚360°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旨在找出影响太极拳旋风脚360°动作完成质量的主要因素,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为武术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避免传统的只凭借经验的训练方法,根据具体理论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运动成绩水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员完成太极拳旋风脚360°指定动作所需总时间为1.995 s±0.066,腾空时间为0.588s±0.023,占总时间的比值为28%±3%,腾空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越大便更有利于空中转体动作的完成和提高落地的平衡稳定性。2在起跳过程的最大预蹲时刻,运动员重心高度和身高的比值平均为44.4±1.6,这个比值范围有利于提高起跳离地时刻重心的高度和垂直速度;起跳离地时刻重心高度与身高的比值为67.2±1.7,肢体的摆动能增加起跳离地时刻重心高度与身高的比值,有利于获得更高的腾起高度。3在起跳阶段有四名运动员足下没有产生扭矩,说明在起跳阶段转体的动能更多的来源于两臂的协调摆动。在两臂摆动的过程中,左右肩角的增加幅度都很大,左肩角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右肩角增加幅度,左臂的摆动更多的是为了提高重心的垂直速度,右臂的摆动侧重于转体角速度的产生。4腾空阶段重心最大高度和起跳离地时刻重心重心高度差为0.61m±0.06,击拍时刻重心高度和重心最大高度差为0.02m±0.01。差额不是十分明显;髋关节平均扭转角速度大于肩关节平均扭转角速度,肩、髋关节在空中扭转角度都不足360°,髋关节扭转角度大于肩关节扭转角度。5运动员在完成单腿支撑落地的过程中,垂直轴上产生了很大的冲量和扭矩,最大冲量峰值为10.3479±2.9840,最大扭矩峰值为12570.5±10984.2,极易造成支撑腿膝、踝关节损伤;运动员有目的使重心前移来保持落地的平衡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