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特别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其中认知风格的差异是学生间极为重要的个体差异,是个体典型的或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模式,在教学中是否承认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是否尊重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对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有重要影响;对学生认知风格的掌握与研究,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适合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从学生的场认知方式(亦称认知风格)差异入手,在场独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和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化学学习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讨论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和教学策略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在元素及化合物教学中,在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教学中,及在化学计算教学中,同一种教学策略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同一认识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以便为化学教师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在化学教学中,场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化学学习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场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均高于场中间性、场依存性学生。 2.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认知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适配性。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同一认识方式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实验探究式、整体式教学策略更适合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学生。同一种教学策略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分步式、自学讨论式教学策略更适合于场依存性学生。 3.适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场中间性、场依存性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缩小与场独立性学生的差距,但在选择与认知方式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时,应同时考虑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应抛开具体的学习材料,单纯看认知方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当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教学时,在学习不同类型化学知识时,对于学习抽象性的、需要认知改组的化学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和“化学计算”,场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场依存性学生。对于学习偏重记忆的事实性化学知识,如“元素及化合物知识”,采用“分步式”教学策略,并注意及时反馈,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