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则臣是“70后”一代的著名作家,成长主题是他写作的重要母题。导言部分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成长小说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阐释了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徐则臣小说成长主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节简要勾勒徐则臣的创作历程,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正文分四章,第一章描述了少年为追求理想而经历的种种挫折,表现梦想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第一节写梦想赋予了少年勇气,他们孜孜以求,却因成人世界的干扰而被迫放弃。第二节则讲述了少年为实现梦想踏上远行之路,却在出走的路上经历现实的重重打击,逐渐认清了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主动选择放弃,踏上回归的路途。第二章探析了成长仪式作为关节点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徐则臣作品中的死亡主要包括自杀、意外导致的死亡、自然死亡三种形式。死亡作为成长仪式,让主人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这是第一节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则通过对儿童目睹的成人之性与少年的苦涩初恋的描写,展现了性对成长的重要作用。窥视成人之性的经历对儿童性心理的发育起到了启蒙作用,而初恋不仅是生理开始成熟的标志,更是对心理的成熟起到催化作用,从而加速了他们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成长。第三章主要论述了青年们精神的逆行之旅。很多成长小说都描述主人公精神上升的轨迹,徐则臣的小说恰恰相反,勾勒的往往是主人公精神逐渐坠落的轨迹。第一节从知识分子心灵的逆成长和成长的妥协两种成长状态来表现知识分子隐藏在外在安稳之下的躁动的心灵,展现他们与现实决裂之后的崩溃或者反抗之后的屈从。第二节通过窥探北漂青年在物质欲求与精神诉求遭受双重挤压之下的生活窘境,来表现他们精神的无根性。第四章分析了徐则臣作品中成长主题的形成原因。第一节描写了作家自幼生活的地理环境在客观上对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家庭生活以及求学生涯对作家性格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并探讨了徐则臣的职业经历对他创作取材的影响。第二节主要讲述作家的阅读资源对文学创作的指引作用,徐则臣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成长小说,尤其是导师曹文轩的作品,对他日后作品中成长主题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