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当发生严重事故时,大量放射性物质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对公众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针对核电站严重事故,为了减轻核事故后果、保障公众安全,需要分析放射性核素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迁移过程,以评估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影响,进而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防护行动。在目前的严重事故应急响应研究中,对事故周围气象风场的预测和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扩散模拟多采用离线方式进行耦合,耗费时间成本较高,无法对严重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当发生严重事故时,大量放射性物质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对公众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针对核电站严重事故,为了减轻核事故后果、保障公众安全,需要分析放射性核素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迁移过程,以评估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影响,进而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防护行动。在目前的严重事故应急响应研究中,对事故周围气象风场的预测和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扩散模拟多采用离线方式进行耦合,耗费时间成本较高,无法对严重事故早期进行实时模拟,不利于核事故应急响应。此外,大气扩散模拟预测结果受到风场、源项、衰变和沉降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目前大部分模型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尚不全面。本文在全耦合大气扩散模型WRF-Chem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了适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大气环境扩散迁移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展了严重事故早期辐射后果评价、公众应急响应行动以及场外应急撤离路径优化的研究。首先,对全耦合大气扩散模型WRF-Chem进行了改进,研究了适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大气环境扩散迁移模型。在WRF-Chem模型中增加了与放射性核素扩散迁移过程相关选项,扩展了与放射性核素相关的空气浓度、源项、干沉降和湿沉降变量参数的定义包;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放射性核素I-131和Cs-137衰变过程,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的干湿沉降过程;建立了高分辨率放射性排放源清单。利用福岛事故的气象场数据、放射性核素空气浓度、地面沉积和辐射剂量率等环境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其他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分析放射性羽流扩散轨迹、放射性核素空气浓度变化情况以及地面放射性沉积的分布,适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扩散迁移过程模拟研究。其次,基于放射性核素大气环境扩散迁移模型,模拟了福岛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核素全球扩散过程,分析了放射性核素远距离长时间扩散迁移的规律,利用全球监测站的数据对模型的全球尺度扩散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基于我国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分析了福岛事故对我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全球扩散模型对放射性羽流的到达时间和峰值出现时间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且可捕捉到局地气象变化对放射性羽流扩散轨迹的影响;大多数监测站的模拟浓度与观测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距离站的模拟效果优于远距离站,全球尺度扩散模拟的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和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大;风场稀释和降雨是导致放射性核素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福岛事故对我国大气环境放射性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我国大气环境放射性浓度在10~2 m Bq/m~3以下,放射性核素传输到我国的路径可能有三条:绕北半球一周到达我国西部地区、经俄罗斯到达我国北方地区以及经东南亚到达我国南方地区。再次,针对严重事故情况下的公众应急响应,提出了基于严重事故早期辐射后果确定公众应急响应行动的方法,辐射后果基于放射性核素大气环境迁移模型与有效剂量转换因子进行实时评估,结合操作干预水平确定公众应急响应行动。分析了海阳核电站AP1000堆型在不同季节发生假想事故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造成的辐射后果,根据地面沉积辐射剂量率和吸入辐射剂量率确定不同级别的操作干预水平,从而快速、直接的确定应急区域内的公众应采取的防护和响应行动。最后,针对严重事故公众场外应急撤离,提出了严重事故下场外应急撤离路径规划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评价严重事故早期辐射后果结合改进混沌蚁群优化算法以及道路阻力模型对不同目标情况下撤离路径进行优化。该方法考虑了在核事故应急决策中撤离时间和所受辐射剂量这两个可能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的最优路径方案,优化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潜在风险以及最大限度地缩短撤离期间的总行程时间。分析了福清核电站华龙一号(HPR1000)堆型发生假想事故时,陆上、海上两种场外应急撤离路径的优化,推荐了不同优化主目标情况下的最优路径,建议采取多种撤离路径结合的方式以有效缓解应急撤离过程中的压力。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事业的腾飞带动了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积水、裂缝等桥梁病害直接威胁桥梁运行安全,需要采用桥梁监测系统对桥梁健康进行监测。当前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手段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以满足桥梁监测、维护和系统化管理的需要。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城市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平台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城市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平台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相关规范文件对平台
造血是通过细胞内外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紧密共同调控的。阐明生态位微环境对人类胚胎造血发育的调控机制一直是体外生成功能性造血干细胞(HSC)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基于人胚胎干细胞(h ESC)向背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类器官的体外分化系统,该系统概述了胚胎造血的关键阶段,实现在体外模拟胚胎期AGM的发育及HSC的生成。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第一批HSC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ATM)的激活促进了肥胖中的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在肥胖的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中ATM被认为可能具有核心地位。然而,在肥胖发展过程中参与ATM激活的转录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我们进行了基于Tn5转座酶检测染色质开放程度的测序分析(ATAC-seq),以分析肥胖模型鼠和对照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ATM的染色质可及性(染色质开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是全球第6位、也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它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首诊时多为晚期且肿瘤异质性强,治疗后极易复发转移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目前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依然较差。因此,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深入探索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与复发转移的机制,发掘新的干预靶标与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α-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敏感度低。外泌体是一种
骨修复材料的血管化是骨修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在血管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赋予骨修复材料免疫调控特性以增强血管生成无疑是改善骨缺损修复效果的新策略。本研究设计和构建了不同孔径的3D打印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从免疫调控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孔径的β-TCP支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增强血管生成进而促进骨修复的机理;基于β-TCP支架优异的骨修复效果,初步探索了3D打
目的:顺铂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膀胱癌、头颈癌、食管癌、肺癌、间皮瘤、脑肿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顺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进入体循环后主要蓄积在肾脏而引起肾损伤。尽管临床上采用水化疗法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但仍然有40%的患者在接受水化疗法后仍然出现肾毒性,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降低肾毒性药物或逆转策略,导致顺铂在临床的使用中受限。雷洛昔芬是
相比镍钴基合金涂层、碳化钨和碳化铬涂层,铁基涂层具有经济和环保的潜在优势,因此近年成为表面工程领域重点开发的防护涂层之一。然而单一铁基合金涂层的硬度低、韧性差且喷涂孔隙率较高。为了在耐磨耐腐蚀性能上替代传统涂层,迫切需要开发设计复合喷涂喂料以及相应的粉末和涂层制备工艺。本文以铁基的金属合金和非晶合金为改良对象,根据两者特性分别掺杂强化并制备复合涂层,以有效提升其耐磨耐蚀性能。具体而言,通过组合工艺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alpha synuclein,αSyn)病理性聚集形成路易小体沉积。除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与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显著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具有高致残性与病死率。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断相对滞后,治疗效果不佳。既往研究表明,皮层αSyn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为满足武器系统控制精确和打击猛烈的要求,对武器型号产品的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新一代高能量含能材料的要求同样极为迫切。在固体推进剂等典型含能材料的生产制备过程中,混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影响固体推进剂分散均匀性的关键工序,且直接决定了导弹武器的性能及质量控制水平;同时,混合工序也是危险性最高和发生事故频次最多的工序;此外,混合还是制约固体推进剂生产效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all-PSCs)凭借出色的器件稳定性、机械柔韧性等优点,备受研究者青睐。发展至今,器件效率逐年稳步提升,目前已超过17%。然而与聚合物给体相比,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受体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开发设计新型聚合物受体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探究不同的分子设计手段对聚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未来开发新型高性能聚合物受体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具体的研究内容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