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提倡准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富起来,这一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必然要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慢慢的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开展慈善活动,丰富和完善社会制度,帮助贫困者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由于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蕴含着较高的道德和公益精神,在救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公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问题也在不断的凸显出来。近两年来,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没有及时的优化,慈善界不断出现慈善丑闻、慈善腐败现象。慈善组织发育不健全,远不能满足社会上弱势群体的需要,公信力低成为制约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研究,从实际出发,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相关含义,指出慈善事业是有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有利于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转变政府职能和缓解贫富差距。文章随后对慈善组织的现状做了重要研究,从法律、政府、资金筹集、公益和私利等层面分别分析了慈善组织产生困境的原因和表现。政府的行政手段干预,管理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监管意识薄弱。慈善法律制度的缺失,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等方面都是制约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想慈善组织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探求适合组织发展的道路。随后,文章把研究视角转向英国,介绍了英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情况,完善的慈善法律,有专门负责登记和管理民间公益组织的机构--英国慈善委员会,合理完善的监管制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借鉴英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善慈善组织现状。首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完善慈善法律体系;建立税收减免政策;弘扬慈善文化,让慈善事业更加的平等和自愿;政府层面,放宽注册条件,使政府尽可能少干预慈善组织的运作;构建第三方评估制度;针对不同慈善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管;在组织层面,慈善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组织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慈善组织专业化、规范化运行,形成一批具有公信力高,能够持续发展的慈善组织,并促进慈善事业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