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脑创伤模型对照组(TBI组)、EPO治疗组(T+E组)、G-CSF治疗组(T+G组)、EPO和G-CSF联合治疗组(T+E+G组)。用Feeney法制备脑创伤模型,各治疗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天。各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1d、3d、5d、7d、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红细胞(RBC)数和白细胞(WBC)数;术后3d各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处死,取脑组织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术后14d各组大鼠全部处死,取脑组织行BrdU单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数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分化方向。结果(1)术后5d、7d、14d时各治疗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T+E+G组mNSS评分又明显低于两单独治疗组(均P<0.05),而两单独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HE染色可见TBI组损伤区脑皮层结构不完整,水肿明显,神经细胞稀疏、间隙增宽、胞核固缩,核仁不明显,损伤中心细胞坏死,软化灶形成;各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坏死减少,创伤周边出现大量增殖细胞。(3)术后3d时,TBI组脑损伤区的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最多;各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TBI组,其中T+E+G组又较两单独治疗组明显减少,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T+G组相比,T+E组凋亡细胞数更少,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4)术后14d时,各治疗组创伤脑组织周边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E+G组BrdU阳性细胞数最多,与两单独治疗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T+E组较T+G组BrdU阳性细胞数略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TBI组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各治疗组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TBI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T+E+G组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均较两单独治疗组增多,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两单独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6)用药后RBC数和WBC数有短时间升高,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大鼠意外死亡。结论EPO和G-CSF联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优于单独治疗,能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并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