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地区间、乃至国际间的经济及技术联系日渐紧密,西方多数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呈现出了一种空间集聚的形态,即产业集群的现象。集群作为企业内部和市场选择的中间性组织,同时具备了市场机制与传统单纯科层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不断动荡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集群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了单个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在节约交易费用方面。美国的硅谷、丹麦的家具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意大利的瓷砖业以及中国浙江省的小企业簇群等区域集聚生产制造模式,都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吸取了产业组织理论、能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复杂性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浙江省嘉兴、绍兴、金华、温州四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本文简称为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并揭示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作用机制以及所蕴含的匹配的管理策略含义。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以下五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1)资源是否有利于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2)能力是否有利于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3)战略与环境匹配是否促进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提升?(4)能力与资源匹配是否促进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提升?(5)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围绕这五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企业能力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实践发展与进展,探讨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剖析影响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作用机制。在回顾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背景与实践背景以及先前研究的局限基础上,根据集群理论、能力理论及竞争优势理论的国内外文献检索,本文对国内外的集群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述评,形成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点。在分析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及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之后,提出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及形成决定因素,并结合前人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了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三维模型。进一步对决定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各个维度(资源、能力、复杂性匹配)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及作用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在对浙江嘉兴、绍兴、金华、温州等地的集群企业的问卷和访谈基础上,首先运用因素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动态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并与理论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具体影响因素。而后进行问卷修改、发放、数据收集、统计描述等工作,并就有关数据进行测量、检验、拟和分析,通过不同情况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浙江省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若干经验,对本论文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这些结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论文研究的局限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理论探讨以及运用LISREL和SPSS11.0统计分析工具实证检验揭示了基于三维模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相关作用机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全球化、外部环境动荡的背景下,集群企业能否有效提升动态能力是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本研究从集群企业战略转型与匹配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因开始,分析了集群企业战略转型的趋势关键在于利用资源维度、能力维度以及复杂性匹配维度来集成和提升动态能力。此外,无论是基于大量问卷基础上的统计分析,还是一些案例均表明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向关联。因此,集群企业应重视对于动态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并结合集群企业的特质积极进行创新活动,这些都将有利于竞争优势的获取。第二,本研究证实,集群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维度要素对动态能力进行提升,进而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而正向的影响。资源是集群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取得资源、吸收资源、整合资源的过程中,集群企业均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外部环境动态适应和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动态能力。本文研究将集群企业的资源维度要素,主要划分为集群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地理资源。这些资源要素对于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乃至竞争优势的获取,在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过程的结果证实是起到部分或显著的支持作用。第三,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可以通过能力维度要素对动态能力进行提升,进而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而正向的影响。本研究将集群企业的能力维度要素,主要划分为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这些能力要素均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乃至竞争优势的获取,在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过程的结果证实是起到部分或显著的支持作用。第四,研究结果显示,集群企业的动态能力还受到集群企业战略与环境的匹配、能力与资源的匹配的影响。集群企业通过匹配机制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在企业内部有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上实现价值,或者通过多元化、企业并购等模式实现价值,进而对竞争优势的获取产生积极而正向的影响。本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集群企业战略与环境的匹配、能力与资源的匹配和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与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与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本文结合集群企业特质提出的三维研究模型,从资源、能力、复杂性匹配三个维度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进行研究,这是对动态能力问题的全新理解和解释。虽然这种研究思想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不足,但本文尝试在Teece对动态能力定义“整合、建立、再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动荡的环境”基础上,对资源、能力维度对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作出了深入的解释,而且还提出了动态能力大于资源和能力两个维度之和的观点,并通过第三个维度—复杂性匹配维度来诠释环境、战略、资源和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具有一定的创新空间。二是现有对集群企业研究文献中正面的论述多,而涉及集群企业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乃至战略转型的较少。本研究不仅将动态能力与集群两大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尝试运用多学科理论,如空间和地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来研究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问题,给出了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结论,研究视角新颖,有一定的独创性。三是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本文构建了基于复杂性理论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的研究框架,主要由三大维度构成:资源维度、能力维度和复杂性匹配维度。其中,资源维度分为: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地理资源。在对集群企业资源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剖析了企业资源体系及其作用机制。能力维度分为: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在对集群企业能力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剖析了企业能力体系及其作用机制。复杂性匹配包括战略与环境的匹配、能力与资源的匹配。这样对动态能力提升的研究,因为能从资源、能力、复杂性匹配三个方面相互区分,做到了既具有全面性,又有层次性。研究同时也证明了本文对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划分的相对合理性。四是本文研究中始终贯彻了匹配思想。综合构建了集群企业的资源维度、能力维度、复杂性匹配维度等各个维度与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之间的总的作用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概念模型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通过较为全面的因素考察,使得模型更加贴切现实。进一步,本研究在概念模型构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细化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形式,在借鉴国内动态能力研究最新理论之外,还结合集群企业资源、能力、复杂性匹配、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于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也进行了测量分析。综合作用模型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中被证明具有一定合理性。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锐减现象的持续,这一问题正变得日趋突出。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城市却仍在空间上不断膨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交际功能在语言教学课堂上越来越受重视。虽然传统以语法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受到交际教学法的冲击,但语法仍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试图证明用
<正>小何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包,每天都有学生反映他的问题,其实也无非是上课爱说话、下课爱折腾之类的小事,倒没什么严重错误。虽然我不止一次地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效果
期刊
近年出现的无线测温系统在开关柜测温领域中得到了良好运用,但因其普遍采用轮询方式进行无线组网,出现了监测节点数量较多时效率低下、功耗较大的问题。文中提出采用时分多址
<正>很多年轻班主任被繁杂的班级事务弄得手忙脚乱,工作效果却不佳;有的班主任带了一轮又一轮的班,却总是碰上同样的难题。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老班主任,我认为班主任只要在
<正>1935年2月,张闻天在扎西镇江西会馆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9月的会议有四个内容,即改“野战军今9日决集结扎西(至)石坎子之线准备作战”;决定“我野战军明10日仍
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又是军队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后备军官,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代表。他们能不能最终成为对祖国、对人民
斯克里亚宾是处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位伟大的俄罗斯音乐作曲家。世纪之交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人文因素和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化的音乐创作。他继承了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方面成效显著,FDI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水平很不均衡,2005
CAN总线由于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容易实现、协议完全透明、可扩展性强、组建系统非常灵活等优点,在现场总线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CAN总线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