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20多晶型转化机理及其溶剂化物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含能材料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其对机械刺激的感度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用于含能材料安全性提升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晶型纯度及开发新型多组分晶体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是目前已实现工业生产的威力最强的单质炸药,已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但生产成本与感度较高。本文选择CL-20为研究体系,基于实验研究、结构分析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CL-20多晶型转化机理及其溶剂化物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考察CL-20晶型ε的热力学性质。采用静态法测定了288.15K至313.15K温度范围内及0.1MPa压力下,ε-CL-20在8种纯溶剂与4组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借助4种热力学模型关联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modifiedApelblat模型拟合效果最优。估算实验条件下ε-CL-20的表观溶解热力学性质,并证实ε-CL-20的表观标准溶解焓和溶解熵与溶剂体系相关。
  其次,通过在线监测与离线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乙酸乙酯+氯仿二元溶剂体系中CL-20晶型β向晶型ε的溶液介导晶型转化过程。结果表明,转化过程包括三步:晶型β溶解,晶型ε成核与晶型ε生长;其中,速率控制步骤为晶型ε的成核与生长。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溶剂组成、温度、固体加入量、晶种加入量和晶种粒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通过Avrami-Erofeev模型关联转化动力学数据。这项研究为控制多晶型转化及制备高纯度晶型ε颗粒提供理论指导。
  再次,考察CL-20溶剂化物的结构特性与形成机制。筛选得到6种新型CL-20溶剂化物,解析结构并分析分子构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堆积方式。结果表明,主客体分子通过C?H···O合成子多点识别并自组装,形成CL-20溶剂化物。溶剂分子进入晶格后并未提升堆积效率。Hirshfeld表面分析证实,主客体分子间形成大量C?H···O弱氢键作用并建立更有效的氢键网络,这是CL-20溶剂化物形成的推动力。上述结论为使用晶体工程策略设计CL-20多组分晶体提供依据。
  最后,研究CL-20溶剂化物的溶液介导晶型转化与固态晶型转化过程。采用悬浮法和重量法建立了CL-20在6种二元溶剂体系中的等温三元相图,并基于相图信息讨论了溶剂活度和温度对CL-20溶剂化物向晶型ε的溶液介导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评估了CL-20溶剂化物的热稳定性,并对脱溶剂过程中的固态晶型转化过程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结构相似性、动力学与热力学因素共同决定了固态晶型转化的方向。该结论可用于预测和控制CL-20相行为,确保结晶过程中获得所需产物。
其他文献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各项性能均较为优异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细骨料是其主要组成成分,占其总体积的35%-50%。细骨料的种类、粒径、强度、级配等是影响UHPC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UHPC多采用石英砂作为细骨料,石英砂由于密度较低且在高速冲击下易被击碎而影响UHPC的动态冲击性能。针对此,本文用钢砂和磁铁矿砂等体积代替石英砂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密度、优异的动静态力学性能的超高性能重混凝土(U
超载车辆的反复作用会对桥梁造成不可逆转的累积疲劳损伤,加速桥梁的性能退化,甚至会造成桥梁垮塌。合理准确地评估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对桥梁的疲劳设计与安全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梁桥的累积疲劳损伤及其限载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研究:  (1)基于欧洲、美国、英国以及中国规范在钢桥疲劳设计时所采用的疲劳荷载模型对各自的提出背景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
土拱效应广泛存在于岩土工程中。由于目前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土拱形成、演化以及应力转移机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对隧道土压力计算理论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受到一定制约。因此,本文采用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土拱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深埋隧道上覆土压力以及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计算模型,最终获得了隧道上覆土压力和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埋地下结构设计与施
学位
植被护坡是护坡固坡的常用工程技术,它除了具有良好的固坡效果,还具有经济、环境和人文等多种效益。近几年国内外对植被护坡进行大力发展,护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目前对于植被的固土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植物护坡的主要机理植物根系的固土效果,结合植被根系固土的力学机理,以镇江地区常见的乔木垂杨与枫杨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得到根土复合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得出根系对于土体的具体影响。
学位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损坏结构的内部构件,使建筑结构被摧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等问题。金属阻尼器作为现有的耗能技术之一,能够通过金属的弹塑性滞回变形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  低屈服点钢的力学性能相对稳定,且屈服强度低于普通钢,在相同大小的荷载作用下比普通钢更早地进入塑性状态,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且在变形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在自然界中,小分子在水中不断的进行超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的聚集体。受此启发,通过超分子自组装构筑新型功能材料,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纳米科技等前沿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并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基于核苷/镧系配合物,通过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式,构筑了一系列新型超分子功能材料。并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探讨了材料的形成机理、发光性能及动态响应性能。本论文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综述了超分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功能单元,复杂而精巧的内部结构是细胞实现自我调控和生命活动高效进行的结构基础。认识细胞构筑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对理解细胞运行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本论文通过合成系列DNA自组装纳米结构,并结合无细胞蛋白合成(Cell-free protein synthesis, CFPS)技术,系统研究了基因邻近效应和基因线路区室化结构对无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了镁离子在CFPS系统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