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中国处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甲午一役,中国败于东洋后起强国日本,腐朽赢弱暴露无遗,西方列强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特别是德国占领胶州湾事件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外交恶,冲突加剧,形势日险,各阶层风起云涌,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戊戌变法,救亡浪涌,而一旦落败,朝野噤声。地方民间社会义和团运动暗流汹涌,山东形势危机四伏。山东省,战略形势特别重要,位于沿海北洋防卫前哨,南北交通便利,是拱卫京畿的门户,也是近代中外文明冲突的前沿以及传统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堡垒,这使得19世纪末的山东局势日危。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受朝廷之命执掌山东,出任山东巡抚,在职期间,他不仅稳定了山东局势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山东早期现代化建设之路,自此相当一段时间内,山东的各项现代化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袁世凯虽然任山东巡抚时间不足两年,但是继任的能有所作为的历任山东巡抚及民初直到袁世凯去世之前的山东最高军事长官,尤以周馥、杨士骧、袁树勋、孙宝琦、张怀芝和靳云鹏等为甚,都与袁世凯关系密切,他们的施政方针、策略都深受袁世凯的影响,故此段时间的山东一直在袁世凯的影响之下,其早期现代化历程自然也与袁世凯关系密切。因此,以清末1899年袁世凯巡抚山东至民初1916年袁世凯逝世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为限,开展袁世凯与山东早期现代化关系的研究论证,对重新研究和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量级大人物袁世凯及其生平事业,对梳理描绘清末民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探讨展示近现代山东地方史志的真相,并以史为鉴推助当代山东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观照作用。鸦片战争以来至袁世凯出任巡抚以前,山东的早期现代化发展缓慢,除洋务运动期间丁宝桢执掌山东时有所建树外,几无其他所立,至李秉衡、毓贤时期更是保守到极致,使山东的鲁西南、鲁西北成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地。袁世凯巡抚山东,山东面貌随之一新,其后至民初的十几年里,山东由保守渐趋开放,早期现代化慢慢展开且取得显著成效,新式人才的引进、培养,胶济铁路、津浦铁路通车,济南、潍县、周村、龙口先后开埠,近代工商农业的发展等等。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山东当政者放弃盲目暴力抗拒之法,开始采用理性方法,利用约法,据理力争,以维护山东权益。袁世凯是山东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总舵手,他认清了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大势,是时代的弄潮儿,对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只不过因最终走上君主立宪之路,痴迷集权政治而多遭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