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贫困问题,关系着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仍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广泛,主要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和6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区)。而甘南藏区既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属于6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区)之一。因此,对于甘南藏区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对当地农民生计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省夏河县属于连片特困地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相对落后的物质经济条件,以及农牧民相对较差的教育、技能等条件,使其表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较广,致贫原因复杂等区域性特点。贫困总是与家庭生计紧密相连。本文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农牧民家庭生计状况为切入点,以贫困户和脱贫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农牧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高,并且农牧民自身在获取生计资源,利用自身生计资源的能力存在局限性。数据表明,脱贫户较贫困户生计活动选择更为多元化,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较低。但要打破生计发展局限性,必须提高农牧民自身意识和能力。就生计资本的状况而言,脱贫户较贫困户的生计禀赋更好,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而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背景的支持下,脱贫户更积极、更有能力调整自身的生计策略,调整养殖方式,拓宽家庭收入渠道,有效利用国家的帮扶政策。研究还发现,较低的文化素质,对传统单一的养殖方式的过度依赖,导致牧民的生计脆弱性较高。而贫困户仅仅依靠单一的养殖收入,使其家庭收入随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最终使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脱贫户更低。因此,保证农牧民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拓宽家庭收入渠道成为脱贫致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