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凹陷是位于东海陆架盆地的新生代陆缘裂谷型含油气盆地,已有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西湖凹陷中—深层在普遍孔渗相对差的条件下,确实存物性较好的发育带,但对这类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本论文在收集整理前人相关研究资料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岩芯观察及取样,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包裹体测温等常用的实验测试分析技术,运用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储层评价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对西湖凹陷斜坡带平湖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序列、孔隙类型和结构、物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进行了主控因素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区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次之,部分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向北部成熟度降低;填隙物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高岭石及硅质。成岩作用主要类型有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中等,向北有加大趋势,压实作用在成岩早期影响较大,后期以压溶作用为主。碳酸盐胶结物作为研究区含量最高的胶结物类型,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破坏性作用,早成岩阶段的碳酸盐岩有抵抗压实的作用。高岭石的存在指示了相对发育的溶蚀孔隙,在研究区隙普遍发育。硅质多以次生加大边的形式存在,造成粒间孔隙的堵塞。研究区发育两期溶蚀作用,早期以大气淡水溶蚀为主,晚期有机酸、碳酸及深部热液流体的共同作用使得溶蚀作用非常发育。根据粘土矿物X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等确定研究区成岩演化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并建立了成岩演化序列。深层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等孔隙组合,常构成粗吼道、大孔隙和中等喉道、中等孔隙类型,并作为优质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其形成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快速埋藏所造成的“欠压实”及生烃作用产生的高压,在砂岩中保存了部分原生孔隙;二是与深部砂岩成份成熟度低,岩屑、长石的大量溶蚀有关,特别是南部的岩浆侵入作用使得溶蚀作用增强。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储层物性较好,孔渗线性关系良好,次生孔隙带发育,总体上为中孔、中渗储层。平上段、平中段的高孔及次高孔带的发育明显多于平下段上和平下段下。根据对深部储层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储层下限标准的划分方案,孔隙度下限为10%,渗透率下限为1×10-3μm2;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并进行了单井储层类型的划分与评价。有利的沉积相带作为储层发育基础,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超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原因。斜坡带中部P构造带、W构造带、B构造带、K构造带均为有利储层发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