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在予以剖宫产产妇腰麻前胶体液预充和预防性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的背景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否降低产妇分娩前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能否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以及能否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0名,ASA2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 = 4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组,n = 40)。两组产妇均在麻醉前静脉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溶液,用CNAP记录输液前、后的基础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取平均值(T0时间点),常规腰麻后,立即以25 μ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保持产妇左倾30度平卧位,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T1时间点)。随后G组按照产妇理想体重(身高cm-110)kg在3 min快速予以复方氯化钠溶液3 ml/kg进行液体冲击,如果SV增加值≥10%,则继续予以3 ml/kg复方氯化钠溶液3 min内输注行液体冲击,重复直至SV增加值<10%,之后按照2 ml/kg/h的速度予以复方氯化钠溶液静滴;C组持续按照2 ml/kg/h的速度予以复方氯化钠溶液静滴,不予以液体冲击治疗。密切关注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果产妇麻醉后血压高于基础血压值,则适当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的泵注速度或停用,如果产妇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在25 μg/min的速度泵注去氧肾上腺素的同时予以单次静脉推注100 μg去氧肾上腺素,可根据产妇血压情况反复加注。记录产妇麻醉后4min(T2时间点)、7min(T3时间点)、10 min(T4时间点)、15 min(T5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胎儿娩出后停止试验,记录胎儿娩出前产妇是否发生低血压,是否发生恶心、呕吐,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量和液体量。记录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并记录产妇娩出胎儿儿后1 min(T6时间点)、5 min(T7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手术完成时(T8时间点)记录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总液体用量、总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新生儿不良事件。结果:G组有25%(10/40)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前发生低血压,C组有32.5%(13/40)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前发生低血压,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 =0.549,P=0.459)。G组与C组胎儿娩出前去氧肾上腺素用量(t = 0.129,P=0.898)和手术中总去氧肾上腺素用量(t = 0.230,P=0.819)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组胎儿娩出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4/40),C组胎儿娩出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5%(1/40),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 2= 1.920,P= 0.359)。C组有1名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所有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7分。G组与C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P=0.376)和5 min Apgar评分(P=0.317)两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组新生儿插管率5%(2/40),G组新生儿插管率2.5%(1/40),两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 =0.346,P=1.000)。C组NICU转入率7.5%(3/40),G组NICU转入率为2.5%(1/40),两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 2 =1.053,P=0.615)。在麻醉后10 min(T4)两组收缩压(P=0.008)、舒张压(P=0.034)、平均动脉压(P= 0.040)组间对比有差别,G组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予以500 ml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并在腰麻后立即以25 μ g/min的速度预防性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的前提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并不能降低分娩前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不能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也不能改善新生儿的结局。然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危产妇(ASA≥3级)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