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工程引发的群体事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现出当前社会评价未能为项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目前项目社会评价大多是以专家知识经验为主导的技术经济风险评估,其存在评估程序中没有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互动、评估结果偏向一次导向性、很少有视角关注于独立社区层面的影响等弊端,未能解决工程开发与社区冲突的焦点矛盾。因此如何从源头上化解项目开发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问题成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社区协议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大型工程社会影响评估方法,可有效解决项目开发与社区冲突的焦点问题,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经验。本文试图将社区协议理论引入到国内的社会影响评估中,并对其进行本土化讨论。本研究选取了国外多个成功的社区协议案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获得具有共性的社区协议方法过程框架。对这一方法框架,从社区为本的社会影响评估价值观、新公共参与理论、《联合国原住民人权宣言》强调的“自由的事先、知情、同意权”主张等视角讨论其有效性,从项目与社区之间的冲突化解及两者的共同发展视角下论证其有效性,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两个极具对比性案例对比研究以验证结论。接着选取首都新机场拆迁作为社区协议理论案例剖析,选取对象是北京的农村地区,项目拆迁的顺利推进,对全国而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更进一步诠释了社区协议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工程群体事件特点对社区协议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审视社区协议理论运用到国内项目社会评价本土化需具备的前提条件,并构建社区协议的条款内容框架和探讨多种社区协议形式来满足不同的项目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赋权式社区参与的评估技术,该方法强调社区公众应成为风险评估团队成员,赋予他们决策参与权,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多轮次的沟通、协商与谈判,在利益冲突和矛盾焦点上达到协议共识,获得社区的“经营许可证”,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