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目前临床应用的干扰素剂型主要有粉针剂、水针剂和外用喷雾剂等,而这些传统剂型存在着稳定性差、毒副作用强、体内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高分材料和药剂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研制开发出缓控释制剂。此类制剂可以有效地减少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损失,使其在结肠部位释放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表明微囊化技术可能是实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但是,目前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的微囊化仍存在一些问题:(1)高成本、载体材料毒副作用大;(2)制备条件苛刻;(3)所制微囊粒径过大;(4)药物包封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用干扰素做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模型药物,以生物特性良好的壳聚塘、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开展口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微囊的制剂研究。本实验采用一步法制得干扰素微囊,即将干扰素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加至CaCl2的壳聚糖溶液中形成微囊。随后对微囊制备效果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海藻酸钠浓度、IFN用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进行了优化。结合包封率(EE)和微球强度(MS),建立综合评价指标(EI)对工艺处方进行评价。筛选出干扰素微囊制备的最优处方为壳聚糖浓度0.4%、海藻酸钠浓度2.0%、氯化钙浓度1.0%、干扰素浓度0.3%。采用最优处方所制干扰素微囊的包封率和机械强度分别可以达到96.02%、97%,且工艺稳定性好。接下来对干扰素微囊的其他有效参数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药物释放进行了进一步评价。所制备的干扰素微囊形态为类圆形、粒径为12μm、粒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载药量为14.01mg/g;在模拟胃液中的累计释率度只有10%左右,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放度可高达90%以上。说明干扰素微囊可以抵抗胃酸的降解,使干扰素可在小肠部位释放。最后在WISH/VSV系统上,对干扰素微囊的药物保留活性进行了测定,测得干扰素的活性保留率在87%左右。说明该干扰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对干扰素活性的影响较小。通过该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了干扰素微囊的制备工艺,获得了高质量的干扰素微囊,为其他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缓控释剂型的制备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