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葡萄生产上葡萄根癌病发生严重问题,以葡萄根癌病病原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葡萄生产中埋土防寒措施对葡萄根癌病发生的影响;对葡萄根癌病田间发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研究了葡萄根癌病对葡萄植株根际土pH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类型进行了鉴定;研究了病原菌在葡萄植株体内的传播途径,并对患病株上的枝条用于繁殖材料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9种药剂对葡萄根癌病室内、室外防治效果;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9个葡萄品种对根癌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葡萄抗根癌病性状鉴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探索一种快速、可靠的离体筛选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葡萄根癌病发病株与其临近未发病株根系土的pH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病株根系土pH值显著低于其临近未发病株,对应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目均显著高于临近未发病株,说明土壤pH及微生物种群数量与葡萄根癌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2.葡萄出土期,以巨峰葡萄木质瘤,木质瘤处土,以及枝条切口处附着土为材料,于培养基上分离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采用与生长素合成有关基因序列引物及葡萄土壤杆菌6b特异基因序列引物对这些菌株DNA进行PCR扩增,三种材料均有一株菌扩增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葡萄土壤杆菌章鱼碱类型,说明患病株进行埋土后,其上患病组织中的病原菌会通过雨水或雪水污染土壤成为再侵染源,而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又会通过剪切口或其它伤口进入植株体内,进一步说明埋土防寒会加重葡萄根癌病的发生。采集巨峰葡萄幼嫩茎部及根部癌瘤,从中共分离获得致病性病原菌株6株,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均为葡萄土壤杆菌章鱼碱类型。3.在葡萄生长季,向两年生幼嫩葡萄植株接种葡萄土壤杆菌1个半月后,运用真空抽滤法于带瘤枝段及其上部枝段分离出目的菌株,而从侧枝枝段中未分离出。同时,运用该法对采自休眠期5株葡萄植株的5个枝条进行病菌分离,有一个枝条中分离出病原菌,结果表明,采自患病植株的幼嫩枝条和休眠期枝条均不能作为扦插繁殖的材料;组培苗接种葡萄土壤杆菌一个半月后茎叶组织及诱导形成的冠瘿瘤中均分离到病原菌株,室外室内试验均表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通过树液流动而传播至植物其他部位;葡萄伤流期,对5株患病葡萄的伤流液进行病原菌分离,其中有2株中检测出病原菌,说明病原菌随树液进行侵染传播在葡萄伤流期便已开始。4.通过对向日葵的接种试验,从幼嫩癌瘤中分离所得病原菌中筛选出毒性最强株系。采用抑菌圈法检测了9种杀菌剂和抗菌素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显著,其次为三氯异氰尿酸和80%乙蒜素。参试的20%龙克菌、80%多菌灵、3%中生菌素、40%可杀得三千、2%春雷霉素、25%叶枯唑对该菌株无明显抑制作用。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倍80%乙蒜素、100倍无水硫酸铜三种药剂处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相对防效分别为79.6%、74.2%、71.3%,10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处理作用最显著。5.对魏可、红斯威特、北醇、火焰无核、克瑞森、皇家秋天、四倍体玫瑰香、皇家夏天、莫利莎九个葡萄品种组培苗接种L-R菌株、L3菌株,45天后调查结瘤百分率和瘤重,基于结瘤百分率和瘤重评价供试材料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两菌株接种均未发现完全免疫品种,所有品种发病率均在73.3%以上,在供试的品种中魏可的发病率及平均瘤重均较其它品种低,其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高于其它品种,该方法能反映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可作为葡萄对根癌病敏感性评价、筛选抗性种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