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译介学视角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畅销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即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失落。宽泛来说,译介学就是指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尤其对文学翻译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研究。从葛浩文对《生死疲劳》中各类文化意象创造性叛逆的翻译中,合理探讨文化意象在目的语传递中的失落原因以及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而有利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实践。 最早提出“文化意象”这个概念的是谢天振(1999),他认为文化意象实际上就是凝聚着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来自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成语典故、数字意象等。 本文首先将《生死疲劳》中的文化意象分为四类:1)生态意象,即与人类生态环境相关的意象,可以是动物、植物、气候、地形等;2)社会意象,是指人们所在社会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定势,包括礼仪、风俗、习惯等;3)宗教意象。由于《生死疲劳》本身就是从佛教思想出发,所以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宗教意象。4)物质意象。蕴涵在人类物质文化中的意象,包括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器具及其劳动产品。 本研究然后从译介学的角度,在文化层面上剖析了《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基于文中四类文化意象,对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象的角色名、粗语、宗教文化以及俗语表达的翻译进行细致的研究,对比中西文化意象的差异以及分析在传递文化意象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的失落。从而对译者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在传递文化意象的过程中会时常出现文化意象的省略、变形和扭曲等现象。 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着力探索在传递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中引起文化意象失落的原因。在翻译文化意象的过程中文化意象的失落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文化意象的失落与译者有着密切且决定性的关系。主观上是由译者自身的误解误释导致,客观上是由译者的文化身份所引起,源语的文化背景与来自目标语国家的译者背后的文化环境的差异性致使文化意象失落。 最后,本文探索葛浩文传递《生死疲劳》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特征和手段,总结出其翻译手段的多样性以及他的“易化原则”与译介学所提倡的创造性叛逆不谋而合。莫言小说在英语文化世界的巨大成功也是对葛浩文成功传递文化意象的认可和铁证。 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将描述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生死疲劳》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失落进行分析,探讨译者文化身份对于译作的重要性,文化意象的可译性,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及研究的局限、不足和未来前景,从而更好地利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