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传统行业进入衰退期,产能过剩,急需调整结构和改变增长方式。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局面,政府主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眼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剂良药,而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在当下供给侧改革攻坚战中有着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民营企业在各个领域做大做强,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通过实施并购来搭乘经济发展的快车,加快其自身发展进程。并购一直被看做是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具有快速获取目标企业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实现加速增长的巨大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并购在前期一直不温不火,规模与我国高速发展的GDP并不匹配。市场主体意愿不强、并购动机不够强烈、融资受到种种约束、政府干预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并购的步伐。以弱并强式的并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并购模式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次并购浪潮的主力军,成为一些弱势企业获得战略资源,扩张市场最快、最方便的方式。面对国际国内新的环境,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需求,民营企业市场化的并购已经成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鼓励企业并购的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并购热潮中来,我国民营企业也打破了只有强并弱或强强联合的局面,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以弱并强式的并购模式。但针对这种并购模式,我国目前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我国化工行业近期典型的以弱并强式案例,对佰利联并购行业龙头四川龙蟒作深入探究,以并购动因和融资方式为切入点,在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下,从佰利联企业能力和个体因素出发,分析佰利联的并购动机;在融资优序理论的视角下,探究不同融资方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佰利联的融资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寻找我国民营企业以弱并强式并购的并购动机和融资方式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分析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说明:民营企业以弱并强的并购模式可以给并购方带来资源、品牌、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好处,并且绩效也能得到改进,但真正对并购绩效起决定性影响的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战略选择。本文的最终意义在于从此次并购成功中总结出以弱并强并购模式的经验,为其他有意愿进行并购活动的民营上市公司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