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加科植物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主要以干燥的根供药用,生药称人参(Radix Ginseng),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号称“百草之王”。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总产量占世界人参产量的80%以上。多年来,人参一直受广大研究者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人参用地的限制等原因,我国人参在产量、质量方面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调查发现,过去传统认为人参产区在东三省,但现在已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辽宁省由于实行了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的政策,人参生产多是林下参,生产周期长、产量已经很少;其次是黑龙江省,由于其技术的成熟性问题,加之近十多年来人参市场的低迷,其人参生产量也大幅度下降;而一直把人参生产作为主导产业的吉林省,现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人参生产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其人参产量应该达到全国的90%以上,全国4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人参基地也全部在吉林省。鉴于这种形势,为保证我国这一独具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必要继续开展有关研究,包括人参质量的变化情况、有效成分、干物质形成规律及流入市场的人参质量评价等。本文以我国人参的主产区——东北地区人参,开展了采收、加工技术及部分市售商品参的理化性状、质量评价研究,任务是系统研究我国人参不同产区、不同年生、不同加工方法对有效成分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以确立具有代表性的人参最佳采收技术和加工方法;分析已有加工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良,开发人参适合的标准加工技术。实验中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以东北三省为面进行不同产区质量分析,以吉林省通过国家GAP认证的长白县人参基地和“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基地为点进行采收和加工方面的共性研究。同时,还对市面上所售商品参进行质量评价,以了解目前流入人参市场的人参质量。主要结论如下:1.对东北三省不同产区人参生理状况和内在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参的折干率、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两省。此外,不同产区人参的淀粉、总糖等干物质含量以及各产区酶活性对比发现,淀粉含量:吉林省普遍高于黑、辽二省;还原糖含量: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最高,而吉林省露水河镇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比较顺序相同,吉林省集安市最高,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最低;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辽宁省较高,吉林省较低。2.吉林省长白县GAP基地不同年生人参分析发现,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折干率随着参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糖类物质含量随参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脂肪含量随参龄的增长呈正态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增长的趋势,但第六年开始下降。3.对长白县的5年生人参进行不同采收期研究发现,其参根皂苷含量、淀粉、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脂肪、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折干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确定长白县的5年生人参最佳采收期为9月7日到20日。4.为解决红参加工中折干率下降的问题,探讨了有关处理技术,研究表明,经处理可提高人参折干率4.93%、提高人参总皂苷含量1.6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5.生晒参加工技术的研究显示,处理可提高人参折干率1.6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提高人参总皂苷含量0.94%,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产地的人参加工出的生晒参比较中发现:吉林省生晒参的折干率、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黑、辽两省。6.不同产区、不同年限、不同采收期的鲜人参的显微观察显示,吉林产人参质量较好。2~4年生人参主根周长和半径都是逐渐增长的,生长速度较快,变化大,5~6年生长速度渐慢。从不同采收期比较:从9月1日到9月20日的周皮和韧皮部都是逐渐增长的,主根也加粗,增长的幅度明显,与皂苷含量的变化同步。9月27日后,所有指标都有所下降,不适于采收。7.对市售商品参进行质量对比,发现各主流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建议今后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人参主产区的人参采收、加工技术,并对目前部分市售商品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其创新点之一是确定了吉林省产的人参质量较优的地位;之二是长白人参的最佳采收期为为9月7日到20日;之三是在通过加工技术的改良,保证了人参加工的出货率,提高了加工品的有效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