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一直都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通病”,为了不让后勤服务制约高校的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成为了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各大高校以满足自身长远发展为依据去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配套的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后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以往单纯的福利性质,赋予后勤管理更大的弹性和生命力,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不同的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在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差异的影响下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和管理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也要因地制宜。近几年来随着后勤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不能排除在个别的地区,个别的高校中还存在一些思想观念、改革制度、政策、人员队伍与改革不能匹配的情况,所以说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仍旧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郑州大学,近年来郑州地方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当地政府对当地高校后勤建设并不十分重视,由于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和政策上都没有很好的配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至于当地后勤市场改革发展受到束缚,只有某一项和某几项工作得到了重视,优先发展,发展不够全面。由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调与其他地区不一致,郑州大学在后勤服务方面与其他地方高校相比缺乏竞争力,也就间接的影响了生源。为了能够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更好的服务于郑州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郑州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首先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对这些年来我国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然后就我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和国外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区域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这是基于比较优势和地域经济学优势理论的一种新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本文将以郑州大学为研究对象探讨这种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适用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之中,以区域联系为基础,将高校现有的物资和人员资源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个有规模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打破原有一个学校一个后勤机构的模式,同时提高后勤服务机构的专业程度,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