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千年来盐湖与其构成环境的时空关系及协同演化进程,以至于演化驱动因素的探索,在人地关系的研究中,尚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河东盐池,位于受构造断陷控制的封闭内流湖盆内,其形成与演化与构造盆地环境密切相关。以径流补充为媒介,盐湖与构造成盐盆地之间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延续自身成盐过程。而人类则通过微地貌的重塑,控制和调节盆地内水文要素,实现对盐湖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对盐湖和径流补充控制侧重及强度的不同,可以将人类开发盐池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现为人为划定盐湖水域,进行畦田开发的过程。与开发进程相伴随,盐湖存在自然地理要素的人文化进程;第二个阶段中存在人为将盐湖与构造成盐环境剥离和孤立的过程。人们将构造成盐环境与盐湖对立起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环池堤堰开始修筑,地表径流完全被人为阻隔在盐池之外。后一类型的环境改造,不仅影响了盐湖的径流补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扰动了盐湖自身的成盐过程。长期的环境改造负效应累积,至清乾隆之后,盐湖湖表卤水逐步消失,盐湖演化进入另一个阶段。本文通过对盐湖及其构造环境演化进程的复原及驱动因素的挖掘,试图探讨人地关系研究中,’盐湖自身演化与人文驱动因素叠加,影响环境塑造的进程。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以历史文献为研究手段,重建“代”际尺度下盐湖演化过程序列,不仅在复原精度上有所提高,而且通过纵向分析,能提取出影响盐湖及环境演化的最相关的人类活动——畦晒盐田技术的转变,丰富了人地关系研究的内容,并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时期盐湖及其构成环境演化进程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史料。文献记载中,围绕盐湖地理现象及其演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文字记载,反映了盐湖演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特征。从古人带有感性认知的盐湖地理现象描述中,提取与现代盐湖地理描述相吻合的信息,需要盐湖学、矿床学、沉积学、水文学、地理学等知识和原理的指导。同时,要借鉴古代传统学术如清代乾嘉朴学,正确理解和挖掘史料中反映的水文、地理信息。而史料辨证及有效信息提取,是进行盐湖时空演化进程研究的基础。本文挖掘了河东盐池畦晒盐田技术转型,即由土畦生产体系转变为硝板畦生产体系,带来了对入湖径流控制强度的转变。人类通过正地形——堤堰修筑,以及负地形利用——滩池开挖等地貌塑造过程,进行了水系调整,实现了对入湖地表径流的控制。这种以保护生产运行为目的的环境改造,导致盐湖由封闭内流的状态,转变为封闭而不汇流。失去了地表径流补充的盐湖,不仅水体面积受到影响,而且液—固型矿床的盐—水平衡受到干扰,矿物向结晶析盐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减少了卤水矿中的石盐组分,增加了开采难度。清中期之后,盐湖资源开发由湖表卤水转向地下井卤开发,人类强力扰动之下,盐湖演化加速了进程,并深刻影响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塑造。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现代盐湖地理、无机盐化学、结晶学知识等自然科学方法,提取文献中的盐湖地理信息,复原盐湖时空演化及环境变迁的历史进程,探索历史自然地理关于盐湖类水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