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维护这一地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这一地区土地退化速度逐年递增,尽管政府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但是喀斯特生态环境恶化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采取何种手段和途径促进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贵州喀斯特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社区贫困的双重压力。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有无数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的社区摆脱了贫困,无数的社区解决了温饱,也有无数的社区迈向了小康。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社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严重,环境退化最突出的地区。喀斯特环境的恢复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而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息息相关。没有喀斯特地区社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喀斯特环境的恢复与重建。让社区村民在生态保护中保持贫困,对于生态恢复来说是不现实的,对于社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本研究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社区参与角度入手,运用社区林业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采取实证与对比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社区参与生态恢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
(1)以实证方式研究了生态恢复的发展历史和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由来,总结了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提出社区参与生态恢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创新实践的突破,总结了社区参与在中国在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实践,提出如何把喀斯特研究的众多理论和实践成果与参与式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为解决喀斯特地区脆弱的“人地系统”矛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2)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困境,从技术、政策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走出目前生态恢复困境办法必须发掘和利用社区本土知识,并将社区本土知识运用于生态恢复实践。
(3)研究喀斯特地区社区生计与发展,分析社区生计与森林关系;研究社区社会保障,利益分配方式;研究不同石漠化等级社区参与生态恢复程度。从而得出目前这种形势难于满足社区生存发展需要和生态恢复目标,要实现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能科学、合理、持续进行必须建立起社区参与机制。
(4)研究喀斯特地区社区参与生态恢复途径和方式,研究喀斯特地区社区参与生态恢复需要进行社区参与式规划,适度刀耕火种对于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有益的,将单一纯自然保护的生态恢复向可持续复合型社区发展转变。研究得出喀斯特地区社区参与生态恢复的方式为通过文化诱导,给以技术、资金和外部管理组织的支撑,让社区参与生态恢复行动不依靠外力推动就能自动运行。
总之,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目标不是要恢复到生态群落顶级状态,而是要制定行之有效方案和采取实际的行动遏制喀斯特地区土地继续退化势头。社区参与生态恢复可以发挥社区在资源利用以及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社区参与生态恢复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更好把生态恢复相关理论通过社区参与式行动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本土知识与喀斯特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有机的结合,以及将多学科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将成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热点。因此,社区参与生态恢复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