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中和”已然在国际上成为一股“潮流”,中国也于2020年正式提出“双碳”目标。目前,在中国所有行业中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排名第一,因此,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可行的低碳转型路径,一是降低煤电占比,利用CCS技术改造火电,二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建立,然而,可再生能源往往受到气象不确定性的影响,且相较于传统电力技术依然具有较高的成本。解决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中和”已然在国际上成为一股“潮流”,中国也于2020年正式提出“双碳”目标。目前,在中国所有行业中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排名第一,因此,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可行的低碳转型路径,一是降低煤电占比,利用CCS技术改造火电,二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建立,然而,可再生能源往往受到气象不确定性的影响,且相较于传统电力技术依然具有较高的成本。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探究其发电成本变化趋势是本文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各电力技术的特点构建相应的多因素平准化发电成本模型,提高了不同阶段电力技术经济性评估的准确性,为综合资源战略规划研究奠定了成本基础;并对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进行了改进,把灵活性资源比例纳入约束条件,并在模型中考虑了纯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对电力结构低碳转型方案的影响,做到了协同优化电力供需两侧资源配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从火电技术改造和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两条路径出发,对关键减排技术进行识别,基于生物质发电、光热发电、海上风电、CCS技术、储能技术等对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并明确了规划期内的电力行业碳减排额度。(2)综合考虑各项内部和外部成本因素,建立适应各电力技术特点的平准化发电成本模型,从技术经济视角对供给侧电源技术在规划期内的成本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在规划期内,常规水电和核电的LCOE值变动幅度不大;抽水蓄能和生物质发电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空间;受技术学习和规模经济的影响,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以及光热发电的LCOE值都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成本下降最多,预计到2060年两者的LCOE值分别可达到0.35和0.34元/千瓦时;煤电和气电的LCOE值不断上涨,煤电LCOE值到2060年可能达到2元/千瓦时。(3)设置基准和加速两种情景,采用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求解规划期内各类电源发展规模、发电量、电力碳排放等规划性指标。基准情景方案在2030年和2060年的发电量分别为12.2和20.3万亿千瓦时,加速情景方案在2030年和2060年的发电量分别为12.1和22.2万亿千瓦时;基准和加速情景的煤电搁浅规模分别达4.87、6.84亿千瓦;加速情景的风光总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在每个阶段都大于基准情景;基准和加速情景的碳排放量分别在2030、2025年达到峰值47.8、47.65亿吨,分别在2060、2050年实现负排放-2.26、-1亿吨。(4)根据最终确定的电力结构低碳转型方案及结果对比分析,从煤电发展、需求侧管理、新型储能、CCS技术、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等五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未来的电力结构低碳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斐然,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着环保法规趋于严格,企业在追求经济增效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其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和一股独大的调节效应,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
城市群作为包含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城市的大型空间单元,不仅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还是碳排放的高度集聚区。由于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联性,会随着城市间的经济活动发生转移与泄漏,导致城市群的碳排放问题比单一城市更为复杂。长远来看,需要依靠协同创新驱动实现低碳发展。而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与集聚状态反映出不同的创新规模分布模式,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逻辑,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西起青藏高原,东至渤海湾。多年来流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新发展理念的导向下,绿色发展成为黄河流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道路。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将加速沿线省份和地区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创新在传统创新的基础上,将环境因素纳入创新过程,
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赋予企业更大的环境责任。制造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在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制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持续推动生态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实质性应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可为我国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实现路径。在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中
中国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提升,社会开始更加关注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粗狂型、能耗高为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如何转变当前我国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最大程度提高经济的发展速率才是关键。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主方向已开始向着高效率、绿色化并进。发展绿色经济核心就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这个过程需
农牧交错带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该区具有经济形态独特、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等特点。本文选取我国农牧交错带上典型流域——晋北地区的桑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流域尺度农牧交错带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桑干河流域位于永定河上游,是保障京津冀和晋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源地。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桑干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改变,这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
塞缪尔·赛尔文是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的著名小说家,迁居海外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孤独的伦敦人》描述了二战后西印度移民满怀热情地来到英国伦敦,但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生存状况。作为“有色人种”,他们被主流文化排除在外,遭受敌意与歧视;身为工薪阶层,饱受着生活艰辛。他们身陷囹圄,只能抱团取暖。纵观国内外对《孤独的伦敦人》的研究,围绕“有色移民身份”这一主题的较多;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业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为实现高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在此背景下,国家提高对绿色转型的重视,也将环境规制作为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工业绿色转型对我国生态环境及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研究层面出发,分析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建立有效的防止返贫帮扶机制,切实阻断返贫风险,已成为当下贫困治理工作的重点。目前,由于政策、心理因素的变动,地方政府、扶贫企业、脱贫群体或将出现脱离可持续减贫的策略行为选择,使得脱贫群体面临的返贫风险增加。通过构建与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进而逐步稳定扶贫成果,并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已成为当下治贫工作的关键内容。作为将生态与扶贫相结合的典型参与式扶贫模式,至今仍有诸多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在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下,黄河流域人地矛盾逐渐突出,上游黄河源地的生态保护问题、中游沿黄带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城市群发展受制于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流域整体各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协调等问题日益严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已成为黄河流域研究的热点。恢复力(Resili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