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塞缪尔·赛尔文是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的著名小说家,迁居海外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孤独的伦敦人》描述了二战后西印度移民满怀热情地来到英国伦敦,但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生存状况。作为“有色人种”,他们被主流文化排除在外,遭受敌意与歧视;身为工薪阶层,饱受着生活艰辛。他们身陷囹圄,只能抱团取暖。纵观国内外对《孤独的伦敦人》的研究,围绕“有色移民身份”这一主题的较多;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缪尔·赛尔文是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的著名小说家,迁居海外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孤独的伦敦人》描述了二战后西印度移民满怀热情地来到英国伦敦,但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生存状况。作为“有色人种”,他们被主流文化排除在外,遭受敌意与歧视;身为工薪阶层,饱受着生活艰辛。他们身陷囹圄,只能抱团取暖。纵观国内外对《孤独的伦敦人》的研究,围绕“有色移民身份”这一主题的较多;也有学者解读小说文本城市的建构,指出城市会影响日常生活、社会文化问题及空间内部权力机制的运作,但鲜有学者追根溯源研究小说主人公“摩西”这一名字的本源,探寻两者的关系,说明小说对“原型”的改写与重构。实质上,“摩西”这一名字最先出现在《圣经》《出埃及记》中。而不论是小说中的摩西还是《出埃及记》中的摩西都带领着自己的族群于异国他乡追寻着归属之地。这种同质性暗示着《孤独的伦敦人》这部小说与《出埃及记》之间存在着潜在关系。伟大的艺术家绝不会再现某种完美的形式,而是将形式看作一种否定性真理来展现生活中的苦难内容。赛尔文则转变了先知摩西的完美形象,将小说主人公摩西·阿洛艾托(Moses Aloetto)设定为一位与先知摩西既存在雷同品质又存在相悖作风的圆形人物。两人相比之下,小说中摩西那种异质的品行恰恰能暗示其所处环境的恶劣,以批判社会现实的残酷。本研究以作品主题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基于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人物原型、仪式原型与场景原型这三个方面探究赛尔文在小说中对古典文学原型的运用,论证小说与《出埃及记》之间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本文探讨赛尔文是如何借鉴经典《出埃及记》来撰写其代表作《孤独的伦敦人》。创新之处在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发掘小说与《出埃及记》间相似的表现形式,探寻、分析异质的“他者”的由来及转变,展示其在小说中的全貌,以期为《孤独的伦敦人》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其他文献
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实施以来,各类型企业的股权结构因异质性资本的引入而发生变化。作为资本层面的根本性改革,混改引起的股权结构变动不仅会导致股东责权利的变化,股东性质不同以及持股比例的差异还会使公司的研发投资决策受到影响,进而作用于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国企混改的成效,鲜有学者关注国企、民企双向改革的影响。然而从2015年开始,混改进入了新一轮实施阶段,国家以政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内部生态斑块破碎,生态廊道隔断,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斑块,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方法并结合景观连通度指数确定生态源地,从地形、景观结构、人类活动三方面确定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ArcGIS水文分析原理和linka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而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可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再到碳达峰与碳中和,无不表明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与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决心。重污染行业作为治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推动经济实现转型的重要抓手,而被视为促进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与治理污染的关键力量正是绿色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字平台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用户也越来越多。随着网络平台用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市场展开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数字平台市场内的隐藏信息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公众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寡头平台企业竞争过程中采用的最优信息策略问题,由此有助于数字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信息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本文以双边市场、博弈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竞争瓶颈型市场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斐然,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着环保法规趋于严格,企业在追求经济增效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其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和一股独大的调节效应,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
城市群作为包含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城市的大型空间单元,不仅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还是碳排放的高度集聚区。由于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联性,会随着城市间的经济活动发生转移与泄漏,导致城市群的碳排放问题比单一城市更为复杂。长远来看,需要依靠协同创新驱动实现低碳发展。而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与集聚状态反映出不同的创新规模分布模式,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逻辑,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西起青藏高原,东至渤海湾。多年来流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新发展理念的导向下,绿色发展成为黄河流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道路。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将加速沿线省份和地区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创新在传统创新的基础上,将环境因素纳入创新过程,
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赋予企业更大的环境责任。制造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在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制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持续推动生态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实质性应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可为我国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实现路径。在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中
中国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提升,社会开始更加关注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粗狂型、能耗高为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如何转变当前我国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最大程度提高经济的发展速率才是关键。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主方向已开始向着高效率、绿色化并进。发展绿色经济核心就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这个过程需
农牧交错带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该区具有经济形态独特、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等特点。本文选取我国农牧交错带上典型流域——晋北地区的桑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流域尺度农牧交错带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桑干河流域位于永定河上游,是保障京津冀和晋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源地。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桑干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改变,这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