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圆柱抗震变形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0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6根不同配筋参数的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剪跨比、纵向配筋率、配箍率(箍筋间距)和轴压比对柱滞回曲线、耗能性能、强度衰减、骨架曲线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了试件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所占总变形的比例及变化规律,计算了试件弯曲变形和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6个不同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了16根柱的荷载-变形曲线并与试验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所有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剪跨比较大的试件,水平承载力低,骨架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平缓,延性好;纵向钢筋配置较多的试件,水平承载力明显提高;箍筋间距较小的试件,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延性好;轴压比较大的试件,水平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差,骨架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陡,超过峰值荷载后强度衰减显著,极限位移小,延性差。(2)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均随柱顶总位移的增加而增加,弯曲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先减小后增大,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先增大后减小,由于本文试件剪跨比不是很小,剪切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不超过10%,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在剪跨比较小、纵向钢筋配置较多的试件中占总变形的比例更大。弯曲变形和底部钢筋拔出产生的变形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3)利用6个不同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的柱荷载-变形曲线差别不大,与试验荷载-变形曲线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曲线的下降段。采用Mander-Priestley模型和Fafitis-Shah模型计算的荷载-变形曲线与本文试验结果符合最好。
其他文献
由于几何尺寸、材料特性和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建模过程中简化处理导致的误差影响,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为使理论计算结果与
斑马鱼胚胎透明,生长速度快,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些优点都足以使斑马鱼成为模式生物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宠爱。TLR(toll—like receptor)是近年来非常受关注的
涵洞作为重要过水建筑物,广泛用于土木、水利工程中。在其设计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已从最初的二维设计不断向着三维可视化设计发展。然而,由于涵
LAC(EC1.10.3.2)/漆酶是一类含铜的糖蛋白(多酚氧化酶),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和细菌等多种有机体中,在木质素合成、离子吸收和逆境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并在转录后水平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