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基于自我管理理论的健康管理策略,探讨其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精神心理状况、消化道症状等的影响,促使患者实现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持满意的生活状态。方法1.质性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门诊专科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半结构访谈法收集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发现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2.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FDDQL生存质量量表、功能性消化不良自我效能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门诊便利取样的2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3.健康管理策略的实施。基于以上两项研究结果结合自我管理理论制定健康管理策略。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方法,用便利抽样法从苏州市某三甲医院消化门诊专科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排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1例和干预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干预组给予6周健康管理策略干预,策略按“163”步骤实施:患者门诊就诊时发放1本健康教育手册,内容涵盖疾病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情绪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患者离院后6次电话随访,必要时上门随访;安排3次面授课程,强调、补充及示范疾病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情绪管理内容,互动交流。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评分、健康行为及3月内就诊次数为主要评价工具,在干预后1月、干预后3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全部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1.质性研究。深入了解和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真实的自我管理体验后,发现患者存在以下问题:自我管理过程中具有复杂的情绪表现;自我管理知识与能力欠缺;接受专业指导途径有限;希望得到家庭、社会支持的意愿强烈。2.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便利取样的268例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得出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均值为(57.78±7.45);精神心理状况尤其是焦虑、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自我效能是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预测影响因子。3.健康管理策略的实施。干预前将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干预后1月、3月显示,干预组在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以忧虑、健康感觉和疾病控制3个维度得分改变最显著。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3月干预组平均提高(24.23±10.3)。干预后精神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分数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SAS下降(5.86±5.13),SDS下降(5.79±5.02)。干预后消化道症状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显著(P<0.01),其中消化道症状发作频率下降值为(1.52±0.53)。干预后健康行为明显提高,干预组在规律进餐、忌高盐饮食、忌高脂饮食、规律运动、良好自我调节情绪、遵医嘱服药方面改变显著(P<0.01),就诊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表明,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生存质量受精神心理状况尤其是焦虑、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自我效能的影响,结合自我管理理论制定并实施健康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自我效能,改善精神心理状况、消化道症状及健康行为,降低门诊就诊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