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多利亚女性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其女性视角对平凡生活进行观察和审视之后创作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比德》。该作品采用全知视角,将社会伦理训诫和宗教说教相结合,表现了女性的道德迷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展现了女性作家中少有的“男性视野”。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界对该作家关注的逐年升温,艾略特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也日益攀升。本文结合《亚当·比德》,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和奥古斯丁·孔德的利他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对艾略特道德观中所表现出的双重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其中包括艾略特的女性婚恋观、宗教观以及社会使命观,并试图分析导致其道德观呈双重性的成因。 本文共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乔治·艾略特的生平背景以及《亚当·比德》这部作品,以使读者更好理解形成其道德观双重性的成因。第二章主要对艾略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读者对艾略特研究有一个整体了解。第三章主要论述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和奥古斯丁·孔德的利他主义思想,为本文后续进行深入分析做准备。第四章主要揭露和抨击《亚当·比德》中主要女性人物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她们面对男权社会所发出的抗议和呐喊,包括针对婚姻,宗教和社会使命等方面;此外,本部分还结合艾略特本人一生的传奇经历阐述其对父权制社会的勇敢抵抗和无奈妥协。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指出,艾略特道德观双重性的形成,从本质上而言,恰恰是女作家本人深受其所处时代及父权制社会长期影响的结果。 深入分析和研究乔治·艾略特道德观的双重性,有利于更好理解乔治·艾略特本人及其作品,更有利于全面分析维多利亚时期其他女性作家的思想变化,因为艾略特在道德观上所呈现的双重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时代的烙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多数女性作家处于女性主义边缘的尴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