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通常有一个主语,然而在这一问题上汉语中存在一些反常规句式:领主属宾句原本是天生的无主句,被动句原本是派生的无主句,它们的主语从何而来?主谓谓语句存在两个主语,而无主句没有主语,这又如何解释?学术界在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然而各种解释都存在难以解决的难题,而且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将这四类句式统一解释的尝试。本论文认为格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目前的格理论研究成果尚不足以解释这些特殊的汉语现象。本论文针对Chomsky(1986a)关于结构格、内在格与赋格成分的主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关注动词、名词和介词指派的格类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赋格成分的语类特征与格类之间存在一种整齐的对应关系,而且不同格类在被指派时总遵循主格优先原则。运用主格优先原则及相关研究发现,本论文对领主属宾句、被动句、主谓谓语句、无主句这四类汉语句式的生成过程分别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所有功能语类中心语都是结构格赋格者,所有词汇语类中心语都是内在格赋格者:动词兼有指派结构格和内在格的能力实际上由动词的功能成分v和词汇成分V分别承担;名词兼有指派结构格和内在格的能力实际上由名词的功能成分D和词汇成分N分别承担;内在格的实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无语义的介词of,介词既是内在格赋格者也是内在格实现形式;标句词C可以给时态从句指派从句格(结构格)。名词短语获格时遵循主格优先原则:当面临结构格和内在格的选择时,名词短语总是优先获得结构格,其中主格是结构格内部的第一选择,宾格为第二选择;名词短语无法获得结构格时才会选择获得内在格。2.领主属宾句的谓语为非宾格动词,该句式的深层结构是天生的无主句,句子中心语指派的主格空闲。生成表层结构时,宾语名词面临内在格(非宾格动词指派)和主格(句子中心语指派)的选择,在主格优先原则的驱动下选择整体移至句首获得主格;如果语用上要求宾语作为焦点留在句末,领有名词尽管已经获得了所有格,也会在主格优先原则的驱动下选择移至句首获得主格,保留宾语获得非宾格动词指派的内在格。山于汉语不需要遵守左向分叉条件(Ross 1967),领有名词的移位操作不存在理论障碍;移位是为了获得主格,符合利己原则;移位时放弃了所有格,没有造成重复赋格问题,所有格标记被自然收回。3.短被动句的"被"是被动标记,其被动语义添加给轻动词后,轻动词丧失指派宾格的能力,成为派生的非宾格动词。与领主属宾句一样,被动句的深层结构是无主句,主格空闲。宾语名词在主格和内在格中选择前者,并通过移位操作生成直接短被动句;宾语名词如果包含领有成分且语用上要求其作为句末焦点,领有成分在主格和所有格中选择主格,并通过移位操作生成间接短被动句,保留宾语获得被动化后的动词指派的内在格。长被动句中原本有两个"被",介词"被"引导的介词短语嫁接于被动标记"被"引导的被动短语之上。两个"被"均包含被动语义,被动标记"被"的功能被介词"被"的功能包含,根据经济原则被删除。介词"被"的被动语义添加给轻动词后,轻动词失去指派宾格能力,句子变成派生的无主句。接下来生成直接长被动句和间接长被动句的过程完全与生成直接短被动句和间接短被动句一样。4.汉语主谓谓语句是一般主谓句派生而来,句首名词实际上是携带语用特征的主语。语用信息会发生句法化:不同的语用信息产生不同编码,并被添加给对应的中心语,影响中心语的功能。尽管如此,语用和句法是两个独立的步骤,语用编码一旦被添加便不再干涉句法操作。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都是句中其他成分移位而来:特殊的语用信息无法被现有的中心语接纳,为了顺利接纳该语用信息需要嫁接生成一个句子中心语,该中心语主格指派能力空闲,其他成分为了主格移至句首。5.省略主语句其实是隐身主语句:句中主语由于经济原则没有显现,但该主语真实存在并可接受主格;祈使无主句的句首位置省略的不是附加语而是主语,该主语可以接受主格,也是隐性主语;典型无主句是天生的无主句,但表层结构中宾语名词获得主格,该句末位置也是表层结构的主语位置。总之,所谓的汉语无主句都是假无主句,没有违反扩充的投射原则:扩充的投射原则规定每个表层句子都要有主语,但并没有规定主语一定是显性的,也没有规定主语一定出现在句首。本论文用主格优先原则对四类汉语相关句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也验证了主格优先原则作为一条句法原则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