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气固分离设备,在能源、环境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研究表明,旋风分离器的内外双层湍流旋涡的主流场轴对称性较差,并且还附加有多种形式的局部次级流动,这种流场特点阻碍了旋风分离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提升分离性能,针对分离器的流场特点,本论文采用冷模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考察了在常规单切向入口平顶筒锥式旋风分离器顶部环形空间引入双螺旋导流叶片、改平顶为螺旋顶入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气固分离设备,在能源、环境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研究表明,旋风分离器的内外双层湍流旋涡的主流场轴对称性较差,并且还附加有多种形式的局部次级流动,这种流场特点阻碍了旋风分离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提升分离性能,针对分离器的流场特点,本论文采用冷模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考察了在常规单切向入口平顶筒锥式旋风分离器顶部环形空间引入双螺旋导流叶片、改平顶为螺旋顶入口及在螺旋顶入口分离器顶部环形空间增加螺旋导流叶片3种螺旋导流强化设计方案的分离效率、压降及流场,分析这3种措施的强化机制,为旋风分离器的提效减阻开发提供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果如下:(1)通过在常规单切向入口平顶筒锥型逆流反转式旋风分离器顶部环形空间增设双螺旋导流叶片,设计了一种筒径D=300mm的双螺旋导流型分离器。试验表明,当双螺旋叶片的起始位置与入口下底板距离L=100mm、螺旋圈数为2圈时,分离器性能最优。与基准PV型分离器相比,双螺旋导流型分离器压降低20%以上,减阻作用显著;分离效率在入口气速大于16m/s时高于基准型分离器。模拟表明,相对于基准PV型分离器,双螺旋导流型分离器的内流场基本轴对称,消除了底部旋涡的摆动,速度分布比较均匀。(2)设计了一种筒径D=150mm的螺旋顶型分离器,以削弱分离器顶部的二次涡流对分离性能的负面影响。试验表明,在升气管直径相同(径比der=0.5)的情况下,螺旋顶入口分离器的压降比基准型分离器低20%以上,具有明显的减阻作用;分离效率在入口气速大于17m/s时高于平顶型分离器,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增加越多。将升气管直径der由0.5减小到0.4时,螺旋顶型分离器可实现“保阻提效”的作用。模拟表明,螺旋顶型分离器可有效消除环形空间的顶部环流,同时,能够大幅度减少由升气管底部逃逸的短路流气量。利用模拟得到的短路流量和切向速度对Muschelknautz模型修正,修正后模型的效率计算精度较高,且能够预测出分离器的最大效率气速现象。(3)为了实现在入口气速全域内提效减阻的目标,将导流叶片和螺旋顶入口结合,设计了一种筒径D=300mm螺旋顶-导流型分离器。试验表明,随着导流叶片末端升气管插深S1的增加,分离器的压降几乎不受影响,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S1=100mm(0.33D)时,效率达到最高。此时,与基准型分离器相比,螺旋顶-导流型分离器的压降降低10%以上,效率能够在全气速域内高于基准型分离器1%以上,并且入口气速越大,效率增幅越大。模拟结果表明,螺旋顶-导流型分离器的流场能够兼具双螺旋导流型分离器和螺旋顶型分离器两者的流场优势,是一种新型高效低阻的旋风分离器。
其他文献
我国煤系地层天然气储量丰富,对其有效开发也成为国家的重要目标。现场大多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多层储层各自储层压力、渗透率等地质条件不同,合采时甚至存在产能比单层开采产量低的现象存在。目前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合采时不同储层间互相干扰引起的。合采时各储层储层压力各不相同,渗透率与孔隙度等物性也存在差距,通过井筒连通后产生层间干扰现象。本文首先搭建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平台,采集加工了现场岩心,模拟了不同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分离过程主要是在沉降器内完成的。近年来,石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使得沉降器内的结焦情况日益加剧,这严重影响到了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为了避免或减缓沉降器内的结焦现象,本文对沉降器内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其内部的流动规律,并与现有结构进行对比,验证优化改进结构的可行性,为开发新型防焦沉降器提供帮助。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设计了
背景尿流率测定是对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患者进行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LUTD)检查的初步测定方法之一,因为其无创性、易于操作以及更加经济的特点,更易被接受。LUTS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LUTS产生额外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人
GLCC(Gas-Liquid Cylindrical Cyclone)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的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其凭借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安装和操作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目前还缺少能够准确预测其性能的方法,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研究表明,GLCC的分离性能与分离器上部筒体内的流型有密切关系,而关于其流型的划分及特征还未获得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流型间的过渡识别还很模糊。鉴于此,
背景爆炸冲击波脑损伤(blast-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 TBI)是指爆炸暴露后由冲击波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对于中重度b TBI,临床上除对症处理外,目前尚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过度的炎症激活和氧化应激可介导b TBI。过度的炎症激活和氧化应激又可导致色氨酸代谢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的
背景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膜蛋白,在神经元和神经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与机体代谢相关。我们的前期报道显示,在兴奋性神经元中抑制Cadm1表达不仅能增加机体代谢和能量消耗,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对于胰岛素和瘦素的敏感性。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中主要的内源性免疫细胞,发挥免疫监测和免疫防御功能,对维持神经元生存的稳态微环
背景瓦斯爆炸在煤矿事故中发生率高,其产生的冲击波能够造成严重的肺损伤,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研究表明,瓦斯爆炸会导致血清中代谢相关指标异常,能量快速且大量消耗。重要能量感受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化能够促进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的发生,维持线粒体结构稳定,继而促进能量的生成能力。而还原性辅酶二氧化酶(NADPH oxida
流化催化裂化是石油炼制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二次加工工艺,提升管反应器作为该工艺的核心装置,其进料混合段内原料油与催化剂颗粒的接触混合效果将直接影响反应效率及目标产品收率。对于传统单层原料油进料喷嘴的提升管反应器,在其进料混合段内存在油剂分布不均,催化剂颗粒边壁返混剧烈等非理想工况,影响目标产品分布。且近年来,在提升管底部注入汽油/柴油,可有效改善产品分布。为此,本文针对双层喷嘴提升管进料段结构开展研究
目前,开发洁净燃料油生产技术中以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技术最受瞩目,而费托合成分离装置中存在着结蜡堵塞、分离性能不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费托合成装置的长期安稳运行,已成为装置满负荷运行的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其操作参数的多旋臂气液旋流分离装置(GLVS,multi-swirl Gas-Liquid Vortex Separator),并在一套Φ500 mm的
在我国,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巨大,烧结工序在钢铁行业中能耗占比较大,提高烧结工序的余热利用率对于降低钢铁行业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烧结余热回收结构仅以余热回收为目的,余热热品质低、利用率低,且容易导致粉尘污染,整体余热回收效率低,不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因此借鉴干熄焦工艺提出烧结矿竖式余热回收技术以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竖罐内的气固换热问题是烧结矿竖式余热回收技术的关键,目前竖式余热回收技术在生产中的主